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 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 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 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2100万银元    D. 中英协定关税

 

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A. 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 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 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D. 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

A. 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 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

A. 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 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

C. 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 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

 

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诏川峡、广南、福建转运使提点刑狱官察部内僚吏,有贪墨不法、惨刻用刑者以闻。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又诏:三京,诸路大辟罪,狱既具而非理致死者,委纠察提点邢狱官察之。庆历七年(1047年),指令转运、提邢二司:每巡历至州县,先入刑狱中询问罪人。其有禁系人身死,仰画时具检验状申二司点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便取索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这表明北宋

A. 监察工作已经法制化系统化

B. 通过加强监察促进司法公正

C. 干预司法过多,失去独立性

D. 地方冤狱过多司法审判混乱

 

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 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 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84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841 38842 38843 38844 38845 38846 38847 38848 38849 38850 3885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