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
|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A.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B.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这个天国不太平》中有这样一段话: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政治角色,或者说,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如他一般,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性地集于一身。这里的“先进性”主要是指他 A.作为核心成员为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B.将矛头直指列强的经济侵略 C.为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
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B.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航行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这种“没有理性”的民族主义的最典型代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
|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用上述史观评价五口通商,较为合理的是 A.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 A.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使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地位 C.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 D.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