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 (2)图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二与图一所反映的两种不同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
|
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
计量史学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导致下图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 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
|
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建立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独自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
|
|
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A.召开国民党一大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C.整编国民革命军 D.发动北伐战争
|
|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
|
某学者曾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C.甲午战争后的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
|
|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