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 A.北宋京城店铺以经营餐饮为主 B.专卖制度是北宋政府的增收途径 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 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
|
|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
|
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
2016年6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时指出:“弘扬‘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A.致力于营建睦邻友好 B.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 C.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 D.促进了亚洲各国友好
|
|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D.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
|
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此“模式” A.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 B.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 C.反映了“事实求是”精神 D.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
|
|
从建国初期国家机关的职权设置来看,虽然在《共同纲领》和宪法中分别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权的拥有者,但是拥有行政权的政务院及其之后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占建国初期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数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承担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立法任务。这主要表明建国初期 A.《共同纲领》和宪法至高无上 B.民主法律的执行还不完善 C.人民政府的职能逐步完善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