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B.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C.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D.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
|
《“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
|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 A.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 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
|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即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 A.完全照搬美国1787年宪法 B.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C.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D.反映了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
|
|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右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B.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
|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C.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
|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B.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C.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D.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
|
《一战期间,以孙中山、张謇、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的主流思想及各自的主要实践活动极大的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下列思想与以上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主共和——君主立宪——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 B.民主法治——君主立宪——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C.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 D.君主立宪——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