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
|
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C.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D.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
|
下图为湖南省举行公祭舜帝大典盛况。湖南省省长与各界人士一同公祭舜帝,缅怀始祖。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
|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 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 “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于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的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政治制度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及弊端。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
|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座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
|
某英国首相曾表示:“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但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利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B.英国首相与议会相互制约 C.议会是否解散决定权在女王 D.女王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
|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推动下,2011年10月召开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无异议地通过修改英国王位继承法。按照新的王位继承法的规定,英国国王的子女不论性别将享有同等的王位继承权。这从本质上说明 A.英国社会彻底实现了男女继承权上的平等 B.英国政府试图剥夺王室子女的王位继承权 C.英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英国首相已取代英王成为英国国家的象征
|
|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的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