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A.秦朝的郡县制 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的行省制
|
|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丞相制度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
|
|
《三字经》中所说的“周辙东,王纲堕”透露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分封制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
|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2011年5月1日,来自内地多个省市、香港、台湾及澳门的600余名青年学生代表聚首香江,参加“梦想启航行动——两岸四地青年学生梦想交流营”活动。以此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习、传承孙中山先生追求梦想的精神。 ——摘自《辛亥革命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政府和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
|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突破与创新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联系与区别 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外民主启蒙思想的异同。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近代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
|
|
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
|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的贡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