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
|
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其中“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是指 A.儒家思想的产生 B.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一
|
|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韩非子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A.“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
|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
|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竞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A.不明确答案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偏爱某些学生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约BCl792~1750年)集以往法典之大成编纂了该地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充整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规定谋杀,偷窃、行骗、诬陷、为逃跑的奴隶提供庇护、没有遵从王室命令等等都要处以死刑。民法部分对价格、报酬、商业交易、婚姻关系和奴隶买卖等都进行了规范。法典以“同态复仇”为原则,罪犯受到的惩罚应该与他给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一样,不过在施行这一准则的时候也顾及到社会等级不同,譬如一个自由民伤害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晴或骨头就必须以失去自己的眼睛或骨头作为惩罚。但是,倘使一个自由民伤害的是一个奴隶的眼晴或骨头,那么他只需交纳银子作为罚金即可了事。汉穆拉比通过法典建立起一套公共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辽阔的巴比伦帝国之内的统一有所贡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除却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外还有数千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流行病。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人们由高烧病例而死亡,据统计,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仅印度就有700万人死亡,西非夺去了100万人生命,大平洋岛屿总人口的25%死亡,到1919年中期此次流感消失时,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文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8年流感爆发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当时有铸大钱和无限制发行不兑换纸币等各种主张,户部官员玉茂荫1851年上书《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有限数量的纸币并采取逐步分批增发的方式以缓和财政危机,并提出币制改革的关健是要有良好的信用为前提,达到“先求无累于民,而后求有益于国”。但1853年清政府发行不承担兑换责任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致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1854年他上《再议钞法折》,重申“钞法贵于行之以渐,持之以信”;提出了四条建议“拟令钱钞可取钱也”“拟令银票并可取银也”“拟令各项店铺用钞可以易银也”“拟令典铺出入均准搭钞也”。他认为这样“而不至于甚为民累。虚实兼行,商民交转,庶几流通罔滞。”三天后咸丰发布“上谕”,其“先不能和衷共济,只知以专利商贾”,调离户部。 ——摘编自叶坦《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资本论>中的王茂荫》 (1)根据材料概括王茂荫的货币改革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财政危机的原因。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旗帜鲜明地阐述其政治主张:“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君主专制)仁政之治。盖以共和民政为自动的自治的政制,导吾人于主人地位,于能力伸展之途,由乱而治也。王者仁政为他动的被动的政制,导吾人于奴隶地位,于能力萎缩之途,由治而乱也。”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陈独秀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选择此政治主张的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说明充分,合乎史实和逻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