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
|
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
|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
|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
|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 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
|
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
|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
|
|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
|
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
|
下列史料记载的历史现象中,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C.“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D.“时有七部尉,……南尉在草市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