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出生于今安徽的文翁来成都任蜀郡守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汉书•循吏传》),遂将教育文化事业放在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显人才辈出风气大变。“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循吏传》

——摘编自袁庭栋《天府的记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说明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初年文翁兴办教育的特点及其贡献。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定或提出新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材料二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缡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三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斯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产生的原因。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户籍登载的主要对象是郡县管理下的交纳赋税的自耕农。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屯田民、兵士、手工业者等不在其中私家依附人口、奴婢及流亡人口未纳入官府户籍寺院僧尼及依附人口也不在户籍中。关于这一时期的户籍登记状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封建经济发达人身自由度增加

B.自耕农和部分依附人口承担官府赋役负担

C.中央集权削弱多种地方力量并存

D.庄园经济盛行其实质是自然经济

 

《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

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

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

 

汉昭帝死后无子大将军霍光拟诏拥立昭帝兄弟昌邑王刘贺为帝27天以后霍光以荒淫之名与群臣商议禀告太后即霍光外孙女上官氏废掉刘贺遣返回封地不久昌邑国降作山阳郡刘贺降爵为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说明了

A.外戚干政导致政局不稳

B.背离了父死子继的传统继位方式

C.宫廷女性势力不断扩大

D.郡国并行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汉初“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自汉武帝后汉朝政权非贵族政府、非军人政府、非商人政府逐渐由代表农民政府转为士人政府。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B.宗法礼制的强化

C.社会治理思想变化

D.“世官制”的废除

 

《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

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897/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892 45893 45894 45895 45896 45897 45898 45899 45900 45901 459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