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A东周学者

B.汉代学者

C.唐代学者

D.宋代学者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

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材料赞叹的技术成果是

A白瓷

B.造纸术的进步

C.文人画

D.印刷术的出现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表明儒家主张

A舍生取义

B.见利忘义

C.重义轻利

D.义利并重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材料体现的治国理念属于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迁趋势?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思想文化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________《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嬗变的认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905/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900 45901 45902 45903 45904 45905 45906 45907 45908 45909 4591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