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了“宇宙体系的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材料中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的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的地位、相对论的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相权的日益加强               B.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C.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D.中央机构的精简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清代的军机处

A.是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掌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内阁分权制衡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两个交替的历史阶段。革命与改良历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如何先后出现的?

(2)从两派政治实践的结果,说明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史记》记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丞相的意见纯粹出于守旧情绪

B.丞相权力较大,左右皇帝决策

C.“地远”论实际上是种现实困境

D.朝议能避免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国民党统治区 B.农村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 D.敌后抗日根据地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667/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662 49663 49664 49665 49666 49667 49668 49669 49670 49671 496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