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1905年,孙中山的《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中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净,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可知孙中山(  )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这种(主义)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920年,陈独秀在《论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借助进化论宣传改革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提倡科学,反对专制

 

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  )

A.“开眼看世界”

B.主张“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

D.倡导“实业救国”

 

严复认为:“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  )

A.实行君主立宪             B.学习西方民主

C.争取国家独立             D.实现个人自由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0030/68464) 首页 上一页 50025 50026 50027 50028 50029 50030 50031 50032 50033 50034 5003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