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
在一次讨论课上,小朱和小骆两位同学在对我国古代经济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是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你认为它应来自于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
|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
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原始畜牧业出现 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D.我国主要农作物在春秋时期品种基本具备
|
|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2分)热潮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分)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1分)请说明理由。(2分)
|
|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8分)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2分)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一项成就。(3分)
|
|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 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 (1)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2分) (3)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主要是因为( ) A、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B、农村经济体制的僵化和弊病,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最具代表性和严重性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农村人口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却又最低 D、农村经济体制的复杂程度和改革所需要的力度,都远远低于城市体制,比较容易展开。加上经济体制改革是新生事物,经验不足,所以,先从农村经济体制入手
|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和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
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城市化进程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