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 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 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健是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为什么?(4分)

(3)你对今天的改革有什么认识。(4分)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 450.92

6.42

3.21

3.21

90%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 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 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对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3分)

(3)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3 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3933/68464) 首页 上一页 53928 53929 53930 53931 53932 53933 53934 53935 53936 53937 5393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