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 A.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召开 B.中共十四大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
|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 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 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 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这表明洋务派认为 A.“求富”是“求强”的先决条件 B.“求强”是“求富”的先决条件 C.民族富强是民族独立的先决条件 D.民族独立是民族富强的先决条件
|
|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实业救国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
|
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 ) 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