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 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A. 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

C. 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D.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

 

1961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   

A. 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 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C. 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 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C. 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 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 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官僚政治的弊端

C. 中央集权的削弱                   D. 行政效率的低下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 天下为公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于是斟酌旧制,奏增府一,曰台湾;县三,曰台湾、云林、苗栗;生番窟宅于台南北七百里,岁恶民千余,盗贼出没其间。土豪假防番悬金募士,抗官吏,违号令,赋税不以时至。铭传将吏分路剿抚,时亲督大队入山,南中北三路及前后山诸番皆薙(ti除去)发归化。又念足兵必先足食,于是丈田亩,茶盐、金之税,充羡府库。始至,岁入金九十万,后至三百万。因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要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穴山梁水,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台防益固。

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之日,户部忽奏请:“天下海军,十年内毋增舰炮”。铭传喟然叹息曰:“人方惎(ji憎恨)我,我乃自决其藩,亡无日矣”。鸿章争之不得,铭传遂上疏求去。去四年而朝鲜之难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为治理台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治台政策。(7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31年9月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6年11月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7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11月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8年3月

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

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

德国攻占丹麦、挪威

1940年5月

德国占领荷兰、比利时,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

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

德军空袭英国,不列颠之战开始

1940年9月

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1941年6月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8月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年12月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1月

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

1942年10月

阿拉曼战役

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1943年5月

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1943年7月

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

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中、美、英);德黑兰会议(苏、美、英)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苏、美、英)

1945年5月

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苏、美、英),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9月

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根据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编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42年前、后两个阶段战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前、后战争态势不同的原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3958/68464) 首页 上一页 53953 53954 53955 53956 53957 53958 53959 53960 53961 53962 5396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