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已,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这种现象

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

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洪仁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A.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材料表明《春秋》一书

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

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

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28分)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

——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10分)

(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12分)

 

28分)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於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子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材料二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任忠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治国主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做出的反应,新文化运动后期在道路选择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3)请结合建国初期的相关史实,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2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4094/68464) 首页 上一页 54089 54090 54091 54092 54093 54094 54095 54096 54097 54098 5409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