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奠基之作。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 A.经部、集部 B.经部、史部 C.子部、集部 D.经部、子部
|
|
(18分)欧洲自近代以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 宗教改革中“教产”变为“俗产”,剥去了这部分财产所有权的神圣灵光,如荷兰把被没收的教产实行大拍卖,售与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农场主。 马克斯·韦伯评价新教“对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生活态度的扩张肯定发挥过无比巨大的杠杆作用”“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新教伦理认为研究自然现象是促进赞颂上帝的—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中就是善行。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欧洲经济的影响。(6分)
|
|
(25分)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分,中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阅读上图,概括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10分)
|
|
(36分)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材料一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10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12分)
|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C.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 D.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解决
|
|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
|
下列图表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某一经济指数变化的情况,对a区间趋势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加剧,社会购买力下降 B.大量提供就业机会,导致失业减少 C.大量销毁农产品,导致价格降低 D.兴建公共工程,减少政府支出
|
|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
||||
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主要是因为?以下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欧洲商人同世界开始了更为直接、广泛、频繁的商业联系 B.欧、亚、非洲之间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C.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亚洲、非洲、美洲沦为了西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