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一系列改革没有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B.领导人个人对改革的进行影响明显 C.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不够 D.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
|
二战后20年间,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 ( ) ①大力拓展了世界市场 ②借助外来援助,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③应用先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延续和发展了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下列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
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 A.贸易是否自主 B.国家是否独立 C.贸易是否对等 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
|
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 533.9万家,从业人员2 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C.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 D.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
|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又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说明两者( ) 性质上完全相反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D.都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生产力
|
|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又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利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在中国开设工厂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华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