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始推行(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辛亥革命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②中华民国有名无实

③传统观念的影响                    ④小农经济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结合四字碑信息,以下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上述现象有利于(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

 

明置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据此可知,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    )

A.实现了司法独立                   B.有利于整顿吏治

C.加强了地方权力                   D.实现了权力制衡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民主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以上均引自《柏拉图全集》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为此,柏拉图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8分)

2)你如何看待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7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1)请从人民和政府两个角度归纳材料所阐明的关于实现民主的途径。(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世纪以来是如何实践“真正的民主”的。(5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5分)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10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4242/68464) 首页 上一页 54237 54238 54239 54240 54241 54242 54243 54244 54245 54246 5424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