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 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 B.内容繁杂,灵活性强 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 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
|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受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
|
观察下图相关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被纳入生产合作社的轨道 B.是对私有工业的和平改造 C.采取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 D.国营经济建立的必经之路
|
|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 )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
|
《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 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
|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
|
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 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 D.该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学
|
|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 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
|
|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分封制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然经济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1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