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
|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与这首诗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A. 天人感应 B. 心外无理 C. 格物致知 D. 经世致用
|
|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 当仁不让师
|
|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
|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 A. 孔子“仁”的思想 B. 孟子的“性善说” C. 墨子的“兼爱”思想 D. 陆九渊的“心学”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7分)
|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7.12 材料二 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不会得救。” “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9分)
|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 … … 洛克提出的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包括了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认为行政与立法应当分开,而且立法机关应当高于行政机关,防止专政。 ——摘自《宪政民主思想之先驱者洛克》 材料二 美国学者阿穆尔甚至认为,美国宪法---不是单指被冠以“宪法”这一名称的文件,而是指可以被称作美国宪法活动的那个整体----中渗透着一种洛克精神。 ——摘自《美国宪政主义的逻辑起点:从柯克到洛克》 (l)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宪政民主思想。( 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是如何体现“洛克精神”的。( 9 分)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和完备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其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 材料二 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候,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 ——《中国羁縻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