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题

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方的P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的检验电荷),从A点以初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P点正下方B点时速度为v 。已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点的电势为(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P到B点的距离为h,P、A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60°,k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B. 物块在A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为

C. 物块在A点的电势能

D. 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势

 

太阳系中某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天文学家在长期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总是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行星仍然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假设两行星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绕行方向相同,则这颗未知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R和周期T是(认为未知行星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A.     B.

C.     D.

 

如图所示,用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矩形线框。甲对应边的长度是乙的两倍,二者底边距离匀强磁场上边界高度h相同,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匀强磁场宽度d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适当调整高度h,将二者由静止释放,甲将以恒定速度进入匀强磁场中。在矩形线框进入磁场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感应电流分别为I1I2,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分别为q1q2,线框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1Q2,线框所受到的安培力分别是F1F2,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I1I2     B. q1=4q2

C. Q1=4Q2    D. F1=2F2

 

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开始计时到t4这段时间内,物块ABt2时刻相距最远

B. 物块At1t3两个时刻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 t2t3这段时间内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D. m1:m2=1:2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接有额定电压均为20V的灯泡a和b。当输入的交变电压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设灯泡不会被烧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1

B. 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比为11:1

C.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灯泡b变亮

D.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30°的表面粗糙的斜劈,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能沿着斜劈的表面匀速下滑。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它沿该斜劈表面匀速上滑。如图乙所示,则F大小应为

A.     B.

C.     D.

 

关于原子核、原子核的衰变、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核聚变

C. 衰变成要经过8次衰变和6次衰变

D. 发生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B.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如图所示,一个透明的圆柱横截面的半径为R,折射率是,AB是一条直径,现有一束平行光沿AB方向射入圆柱体。若有一条光线经折射后恰经过B点,求:

这条入射光线到AB的距离是多少?

这条入射光线在圆柱体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

B.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频率越低得到的条纹间距越宽

C. 在纵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D. 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相干性

E. 当观察者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变小

 

共610608条记录 当前(28857/61061) 首页 上一页 28852 28853 28854 28855 28856 28857 28858 28859 28860 28861 288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