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两个质量各为mA和mB(mA>mB)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用手拉住物块B,使它与地面接触,用米尺测量物块A的底部到地面的高度h. 释放物块B,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当物块A碰到地面时,停止计时,记下物块A下落的时间t.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在物块A下落的时间t内,物块A、B组成的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ΔEp= ,增加的动能ΔEk= . 改变mA、mB和h,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ΔEp=ΔEk均成立,则可初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请写出一条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
|
|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金属轨道,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问距为d,其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于轨道放置,且与两轨道接触良好,导体棒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导体棒在水平向右、垂直于棒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距离l 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轨道保持垂直),设导体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轨道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这一过程中 A.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 B.导体棒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C.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等于回路产生的电能 D.恒力F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大于导体棒所增加的动能
|
|
如图所示,在x轴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L/2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则下列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B.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 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
|
|
如图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1运动。经P点时,启动推进器短时间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点的可能轨道。则飞行器 A.变轨后将沿轨道3运动 B.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 C.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D.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
|
如图所示,倾角为300的固定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定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 向上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x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做功为 B.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 D.机械能增加
|
|
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A. B. C. D.
|
|
如图所示,D、E、F、G 为地面上间距相等的四点,三个质量相等的小 球 A、B、C 分别在 E、F、G 的正上方不同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 平向左抛出,最后均落在 D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可判断 A、B、C 三个小球 A.初始离地面的高度比为 1:2:3 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2:3 C.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1:2:3 D.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之比为 1:2:3
|
|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和 m的两个小球静止置于高低不同的两个平台上,a、b、c分别为不 同高度的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以 c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B.若以 b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C.若以 a 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 D.无论如何选择参考平面,总是 M的机械能大
|
|
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并由此而引入了“场”的概念 B.伽利略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了“微元法”也就是微积分的基本原理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了很多的小段,每一小段近似地看做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的方法 C.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就是以这一现象作为其工作原理的 D.库仑在发现了库仑定律之后,进一步得出了电场强度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公式定义式,从而总结出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
|
如图所示,半径R=0.5m的光滑圆弧面CDM分别与光滑斜面体ABC和斜面MN相切于C、M点,斜面倾角分别如图所示。O为圆弧圆心,D为圆弧最低点,C、M在同一水平高度.斜面体ABC固定在地面上,顶端B安装一定滑轮,一轻质软细绳跨过定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分别连接小物块P、Q(两边细绳分别与对应斜面平行),并保持P、Q两物块静止.若PC间距为L1=0.25m,斜面MN足够长,物块P质量m1= 3kg,与MN间的动摩擦因数。求: (1)小物块Q的质量m2; (2)烧断细绳后,物块P第一次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物块P在MN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