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与固定电阻R1和R2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有一导体棒ab,质量为m,导体棒的电阻与固定电阻R1和R2的阻值均相等,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ab沿导轨向上滑动,当上滑的速度为v时,受到安培力的大小为F。此时( ) A.电阻R1消耗的热功率为Fv/3 B.电阻R1消耗的热功率为 Fv/6 C.整个装置因摩擦而消耗的热功率为μmgvcosθ D.整个装置消耗的机械功率为(F+μmgcosθ)v
|
|
两个点电荷Q1、Q2固定于x轴上。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足够远处沿x轴负方向移近Q2(位于座标原点O)。过程中,试探电荷的电势能Ep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点电势为零,N点场强为零 B.M点场强为零,N点电势为零 C. Q1带负电,Q2带正电,且Q2电荷量较小 D.Q1带正电,Q2带负电,且Q2电荷量较小
|
|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已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该时刻起经过0.2s,Q质点通过的路程是0.2m B.从该时刻起经过0.2s,Q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2m C.P质点从该时刻起第一次到达正的最大位移处所用的时间等于0.35s D.P质点从该时刻起每经过(0.4n+0.05)s(n=0,1,2,3……)回到平衡位置
|
|
如图所示为光由玻璃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直线AB与CD垂直,其中一条是法线.入射光线与CD的夹角为,折射光线与CD的夹角为,>(+≠900),则该玻璃的折射率n等于( ) A. B. C. D.
|
|
我国发射的“北斗系列”卫星中同步卫星到地心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向心加速度为a1;在地球赤道上的观测站的向心加速度为a2,近地卫星做圆周运动的速率v2,向心加速度为a3,地球的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 A. B. C. D.
|
|
如图(a)所示,两段等长绝缘细线将质量分别为2m、m的小球A、B悬挂在O点,小球A、B分别带有+4q和-q电量,当系统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并静止时,可能出现的状态应是( )
|
|
物体从A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B.两次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同 C. 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同
|
|
如图所示,虚线MO与水平线PQ相交于O,二者夹角θ=30°,在MO左侧存在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MO右侧某个区域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O点处在磁场的边界上.现有一群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纸面内以速度v()垂直于MO从O点射入磁场,所有粒子通过直线MO时,速度方向均平行于PQ向左.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速度最大的粒子自O点射入磁场至返回水平线POQ所用的时间. 2.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3.根据你以上的计算可求出粒子射到PQ上的最远点离O的距离,请写出该距离的大小(只要写出最远距离的最终结果,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
|
如图(a)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光滑导轨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区域I内有方向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恒为B不变;在区域Ⅱ内有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Bt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t=0时刻在轨道上端的金属细棒ab从如图位置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同时下端的另一金属细棒cd在位于区域I内的导轨上也由静止释放。在ab棒运动到区域Ⅱ的下边界EF之前,cd棒始终静止不动,两棒均与导轨接触良好。又已知cd棒的质量为m,区域Ⅱ沿斜面的长度也是L,在t=tx时刻(tx未知)ab棒恰好进入区域Ⅱ,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通过cd棒中的电流大小和区域I内磁场的方向 2.ab棒开始下滑的位置离区域Ⅱ上边界的距离s; 3.ab棒从开始到下滑至EF的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总热量。(结果均用题中的已知量表示)
|
|
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α=37°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2.5m且固定,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段很小的弧形连接。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下滑动,若初始速度v0=2.0m/s,小物块运动2.0s后停止在斜面上。减小初始速度v0,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做出相应的t-v0图像如图所示。(sin37°=0.6,cos37°=0.8) 1.求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 2.求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v0=3m/s,则根据图像可以推知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为3s。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出推导过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正确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