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古典文学底蕴深厚、主持风格端庄大气的央视一姐董卿成了国民女神,就连她的成长故事都成了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文章《“虎爸”之下董卿的童年:一识字就背诗词、不许照镜子、初中开始打工,一度怀疑是否亲生》在网上一度引起热议。

对于董卿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两篇散文都通过对平常家事的诉说来寄托作者的情感。请根据这两篇课文的相关内容,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任选一副)。要求内容贴切,形式基本与对联格式相同。

(1)    ;少殁长存,恍若梦境,抚夸追昔难终情。

(2)小轩幽居,辟墙有光,兀坐啸歌皆可喜;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唐代到清后期,中国的荼道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繁盛再到衰落的过程。上古时代,芬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莱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_________。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的, _______ ,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饮茶时对器物和水都非常讲究,制作茶的技术也很复杂,在茶叶制作、茶叶品饮、器物优略等方面,都形成了仪式和传统。清中期以后,随着民生的凋敝,_________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  ① 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去全面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② ,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  ④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⑤  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所以,  ⑥  全面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汉代的大赋大都采用以主客问答为结构形式,铺陈名物,排比辞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

B. 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通过一联一句,甚至一字一词,以小见大地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C. 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D.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深度退化、酸化、盐渍化,砷、汞、铅等重金属污染逐年加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重要,制度建设比事后追责更重要,所以反腐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曲突徙薪,让想腐败者不能腐败。

②公元前468年,名满天下的上将军范蠡向自己的主公越王提出辞职,如果没有他的辞职,也就没有历史上善贾而沽、富甲一方的陶朱公了。

③自美国“9.11事件”以来,全球恐怖袭击事件频繁发生,恐怖分子的气焰甚嚣尘上,国际社会对此予以谴责,并致力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④公交司机王师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斗歹徒,最终将其制服,为弘扬这种不平则鸣、见义勇为的精神,当地派出所为他开具表扬信以示表彰。

⑤这位老书法家成竹在胸,只见他提起毛笔,饱蘸墨水,轻展宣纸,自如运笔,兔起鹘落,几个道劲有力的大字即刻出现在笔端。

A. ①④    B. ②⑤    C. ②③    D. ①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 _________ ”两句,静动相衬,恬淡自然,表现出武侯祠虽春意盎然却寂寥冷清的环境特点。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写诗人进入梦幻之境,明月送他到谢灵运当年歇宿的

地方,“ _____”一句写出了当地环境的幽冷凄清。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 ”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描绘出月光照在鲜花上、树林中的美好景象。

(4)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皇喜欢繁华奢侈,百姓也顾念自己

的家”,进而发出“______________”的质问,表达出对秦王朝奢靡生活的不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听琵琶,兼简①长孙司户②

白居易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③真珠钿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④。

如言都尉⑤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注]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由本诗的题目可知,诗人是在春天里听奏琵琶,触动情怀,写下这首诗,并把它寄给长孙司户,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绪。

B. 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而是从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写起,意在用它们美妙动听的声音与琵琶声做比。

C. 颔联中“商风”是指秋风,琵琶弹奏的声音令诗人想到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响声,形象地写出了琵琶音调的悲凉。

D. 颈联诗人由琵琶伤感的乐调联想到李陵深陷匈奴而思念京城和远嫁的王昭君厌弃边地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突出了乐调的悲切凄苦。

E. 尾联中“迁客”指遭贬谪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一听到琵琶演奏就愁肠欲断、不忍再听,只是因为自己身处被贬谪的境地。

2.古人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妙在如音在耳、如奏在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描写音乐时就用了多种技法来增加效果。本诗与李诗相比,二者在描写音乐时所用技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沈,太原晋阳人也。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寻迁尚书,出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连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惠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迭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俗化陵迟,不可不革。苹俗之要,实在敦学。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臭。”于是九郡之士,成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封博陵候。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救蜀,振荡边境。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及帝受禅,以佐命之勋,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目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封邑千八百户。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帝素服举哀,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B.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C.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D.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在我国古代指堂房亲属,从叔指堂房叔父,即父亲的堂弟,类似的称谓还有从伯、从兄、从子等。

B. 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朝皇帝让给的帝位。

C. 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所封的领地或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也可以世袭。

D.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古代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庶人死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沈恪守孝道。王沈年少丧父,由从叔司空王昶领养,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他用心奉养继母寡嫂,因行孝重义而为人称道。

B. 王沈富有文才。王沈曾与荀颉、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多次邀请王沈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并称他为文籍先生。

C. 王沈备受重用。王沈一生备受恩宠,屡任要职;晋武帝加封他为博陵郡公,被他坚决推辞,后进爵为县公,并把朝廷政务托付于他。

D. 王沈用兵有方。平蜀战役时,吴国人大举出兵,声称是援救蜀国,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防御有方,吴国人听说后就退兵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2)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枯等皆与沈谘谋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

    我和盛戎最初认识,是和他到天津去看戏。演员们知道裘盛戎来看戏,都“卯上”了。散了戏,我们到后台给演员道辛苦,盛戎拙,于言词,但是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朴素的,他的谦虚是由衷的谦虚。他是真心实意地向人家学习来了。回旅馆的路上,他买了几套煎饼倮子,有滋有昧地吃起来。他咬着煎饼保子的样子,表现出很喜悦的怀旧之情和一种天真的童心。我一下子对这个京剧大演员产生了好感。盛戎睡得很晚。晚上他一个人盘腿坐在床上抽烟,一边好像想着什么事,有点出神。不知是为什么,从这以后我总觉得盛戎的许多唱腔、唱法、身段,就是在这么盘腿坐着的时候想出来的。

    盛戎的身体早就不大好了。编排《雪花飘》的时候,他那几天不舒服,但还是跟着我们一同去体验生活。《雪花飘》写的是一个送公用电话记录的老人的事。我们去访问了政协礼堂附近的一位送电话记录的老人。老头子六十好几了,一脸的白胡茬,还骑着自行车到处送电话记录。盛戎在那间屋里坐了好大一会儿,还随着老头子送了一个电话记录。

    《雪花飘》排得很快,一个星期左右,戏就出来了。幕一打开,盛戎唱了四句带点马派味儿的“散板”:“打罢了新春六十七哟,看了五年电话机。传呼一千八百日,舒筋活血,强似下棋!”我和导演一听,都觉得“真是这里的事儿!”

    为了编排《杜鹃山》,1969年那次我们到湘鄂赣体验了较长时期的生活。我和盛戎那时都是“控制使用”,他的心情自然不太好。他总是默默地跟着良伍走,不大说话。但倒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的。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虽然是“控制使用”,但还能戴罪立功,可以工作,可以演戏,他在心里又是很感激的。我觉得从那时起,盛戎发生了一点变化,他变得深沉起来。盛戎平常也是个有说有笑的人,有时也爱逗个乐,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见他有笑影了。他好像总是在想什么心事。用一句老戏词说:“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他的这种神气,一直到他死,还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里。

    那趟体验生活,是够苦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难换。不生火,墙壁屋瓦都很单薄。那年的天气也特别,下大雪,同时却还打雷,下雹子,下大雨,一块儿来!盛戎晚上不再穷聊了,他早早就进了被窝。这老兄!他连毛窝鞋子都不脱,就那样连着毛窝睡了。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没有叫一句苦。

    和盛戎合作,是非常愉快的。盛戎很少对剧本提意见。他不是不当一回事,或者提不出意见。盛戎文化不高,读剧本是有点吃力的。但是他反复地读,盘着腿读。我还记得他那读剧本的神气。他读着,微微地摇着脑袋。他的目光有时从老花镜下面射出框外。他摇晃着脑袋,有时轻轻地发出一声:“唔。”有时甚至拍着大腿,大声喊叫:“唔!”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台上不“用”裘盛戎了。但他也并不闲着。有人上他家学戏,他总是很认真地说。而且是有教无类,即使某个青年演员条件差,他也还是手把手教。他不上台了,还整天琢磨唱腔。不单花脸,老生、旦角都研究。

    盛戎得了病,他并不悲观。他大概已经怀疑或者知道是癌症了,跟我说:“甭管它是什么,有病咱们瞧病!”他还想唱戏。他为了清静,一个人搬到厢房里住,好看剧本。《杜鹃山》这个剧本,他简直不离手,他死后,我才听他家里的人说,他夜里躺在床上看剧本,曾经两次犯床头灯的罩子烤着了。他病得很重了,有一次还用手在床头到处摸,他的夫人知道他要剧体。剧本不在手边,他的夫人就用报纸卷了一个筒子放在他手里,他这才平静下来,安心了。

然而有志未酬,他到临终也没能再演《杜鹃山》!

   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呢?

                                                      (摘编自汪曾祺《自得其乐》)

相关链接:

裘盛戎,京剧裘派艺术的创始人。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术到达巅峰状态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老舍、曹禹及出租车司机、掏粪工人、饭店服务员等都提他的朋友。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等艺术家之间,积极促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的成立。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和裘盛戎初识于一起到天津去看戏时,因为这个京剧大演员的诚恳朴素、谦虚好学、有怀旧之情和有童心,而对他产生了好感。

B. 《雪花飘》开幕时裘盛戎唱了四句带有马派味儿的“散板”,作者和导演都觉得“真是这里的事儿”,可见裘盛戎对送电话记录的老人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体察。

C. 在湘鄂赣体验生活期间,裘盛戎心情不太好,但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因为他知道自己还可以通过演戏、工作戴罪立功,解除“控制使用”。

D. 裘盛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读剧本有些吃力,但他却非常勤奋,经常通过反复研读剧本来把握、领悟其内容,到顿悟处他便不禁“晤”的一声。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记叙了裘盛戎先生献身京剧艺术的一生,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B. 裘盛戎认真研究京剧艺术,耐心培养后辈,并积极促成了北京京剧团的成立,为我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 作者觉得和裘盛戎合作很愉快,裘盛戎从不对剧本提意见,并不是他不当一回事,或者提不出意见,而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剧本研读上。

D. 裘盛戎平常是个有说有笑的人,到后来却变得很少有笑影,并且好像总是心事满足的样子,这说明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E. 裘盛戎身体早就不大好,但这并未影响他对艺术臻于完美的追求,即使在病中仍手不释剧本,文中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极大赞扬和深深惋惜之情。

3.作者在文末问“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呢”,暗含对裘盛戎精湛技艺和高尚人

品的赞誉。你认为裘盛戎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048/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043 16044 16045 16046 16047 16048 16049 16050 16051 16052 1605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