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医学上的失语症是指一个人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出现严重病变,他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判断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遭到严重损害,他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道德失语症不 是指一个人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阻断性障碍,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习 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能力表达其善恶判断、善恶评价和善恶选择。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确实 没有语言能力,而道德失语症患者是拥有道德语言能力但习惯性地不愿意或不敢发挥这种能力的人。医学 上的失语症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是选择性的。 道德失语症患者的“道德失语”具有习惯性特征。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某个原因(如善恶判断失误) 偶然性地道德失语,他还算不上道德失语症患者。道德失语症患者是那种对善恶不辨习以为常的人,他们 习惯性地不以善为善,习惯性地不以恶为恶。因此,每当有具体的道德语境需要他们扬善抑恶的时候,他 们总是习惯于不发声。在应该弘扬善的时候,他们哑口无言;在应该抑制恶的时候,他们也缄默不语。何 以如此?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语言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 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 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 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 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 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 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 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 难以蔚然成风,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 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个体需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特别是应该致力于锻炼道德勇气,以使自身在 面对善恶选择问题时能够明辨善恶和扬善抑恶。要治疗道德失语症,人类集体需要不断加强集体道德建设, 特别是应该在集体内大力弘扬以明辨善恶为荣的良好风尚,以使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氛围。一个社会 应该致力于推动所有个体和集体自觉地、勇敢地趋善避恶。善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这是人类道德 生活的真实图景。在这种道德生活图景中,人类必须善恶分明。否则,人类的道德生活世界就会变成一个 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治疗道德失语症患者是任何一个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的社会都不能不重视的 一项重要任务。个人和集体勇于趋善避恶、扬善抑恶是一个社会道德昌明的重要标志。 1.下列有关“道德失语症患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跟医学上的失语症患者相比,道德失语症患者在对语音、语法、语义等的理解和表达上并不存在阻 断性障碍。 B. 道德失语症患者缺少对善恶的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更不愿或不敢借助道德语言表达对善恶的 态度。 C. 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因缺乏道德勇气而保持沉默是道德失语症患者的一种习惯性行为。 D. 如果道德失语症患者群体得不到“治疗”,人们的道德生活世界会变成一个善性难举、恶性膨胀的世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果一个人因为对善恶进行判断时出现失误而偶然性地没有维护道德,那么他不是道德失语症患者。 B. 医学上的失语症是人脑的一种严重病变,是非选择性的;而道德失语症不是生理性疾病,是选择性的。 C. 那种维护道德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就是道德勇气,它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D. 人类只要拥有了基于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意德”,就能修炼道德修养,成为有道德的人。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治疗道德失语症的主要方法。
|
|
前不久,网上一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这组黑白照片中,一对父子从 1986 年起每年以几乎相同的姿势 拍照,记录了两个男人的 27 年的变化:从儿子的出生,到长得父亲都抱不动,再到比父亲还高大,可 以轻松背起父亲。 请你根据上述文字描述,想象自己就是这组照片中的孩子。然后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 对成长、陪伴、父爱的感受。 要求:(1)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不少于 100 字。
|
|
根据漫画内容,请你以老人好友的身份给老人的孩子们写一段话。要求:反映老人的现状以及给孩子 们的建议,60 字左右。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传统的基于 FICO 评分的信用评估模型覆盖人群窄、信息维度单一、时间上滞后,所以在大数据时 代,无疑需要探索信用评估的新思路。 B. 这次鼻烟壶展展出的多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作品为主,材质包括玻璃、玉石、陶瓷、竹木、玛瑙、 水晶等,真有种“壶小乾坤大”的感觉。 C. 近代以来,海外军事基地是英国维护海外利益、控制战略要道的“桥头堡”,军事基地的扩张与收 缩是英国全球实力强大的标志之一。 D. 太湖楼港是本土先民用智慧创造的,适应太湖南岸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特点和水土资源条件的 特色水利工程体系。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报纸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厂告……等等,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 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 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乙)这是《水浒传》中“景 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刮.目.相.看.了。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丙)北京 故官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这样的自吹自擂,一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等等,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充斥 B. 司空见惯 C. 刮目相看 D. 反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村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满坡的翠竹摇曳.(yè)着江南的灵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给村民带来了诸多真实慧。 B. 敦煌不是灵光一现的结果,为创造它,无数匿名的大师、工匠、艺人前仆后继,不是凭咫风般的激 情,而是凭持久如沙漠、绵亘.(gèn)如沙漠的激情以及一代比一代娴熟的手艺。 C. 欣赏《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看到跳动着的曲.(qǔ)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 正是他们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凝聚成了无艰不摧的强大战斗力, 使红军胜利 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bǐng)史册的长征。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甚至要留级。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处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女教师屈从。女教师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这件事,你有何看法?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点全面;② 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隐性就业正成为一种常态。就在最近,笔者居住的小区里来了一位保洁阿姨,依靠微信预订、微信支付,她独自完成了上门服务,而她并非供职于固定的劳务公司,每月却有稳定的客户,并能获得5000多元的劳动收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类似现象却大量存在着。而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 A. 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B. 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C. 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 D. 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