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选择读音、字形标注完全正确的选项( 

A萧瑟          风度翩翩   邂逅xiè hòu 苦闷

B          激浊扬清   磅礴           五岭逶迤wēi

Cjié    含蓄隐诲   太息           清澈晶莹

D沁园春(qìng 彳亍       颓圮            峥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人,日夜不停地磨一块大石头,想要把它磨成一个小小的玩具牛。此人非常有毅力,每天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寒来署往,几年时间过去了,他终于大功告成。可是,一块那么大的石头,何止是只能成就一个小小的玩具牛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是画家吴冠英设计的羊年生肖邮票,请结合其图像构成加以合理想象,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100字。(6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孩子找不到了,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孩子丢了,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最高效?在电影《失孤》中,    qq、微博、贴吧论坛……志愿者和失踪儿童的家人们利用各类工具互通信息,线上线下齐动员,就连文化水平不高的雷泽宽,也学会了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击键盘,与网友共同寻子。发现孩子没了,    ,警方一般会采取技术侦查的手段寻找丢失的孩子。但也有不少人会联系像宝贝回家或者寻子网这样的网站,    ,请志愿者协助,理清线索,逐步进行寻找。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    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所以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宗族社会,更重视集体利益,更重视推己及人,重视人生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目的不同,因此形态大异。 

吟诵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传统的各种活动,从治国、济世、做官到隐居、读书、写诗、琴、棋、书、画等等,一切都是以修身为核心的。 

中国文化之不同于西方,基础在于生产方式不同、社会结构不同,表现在于价值观不同、人生观不同。 

比如西方人写poetry,是为了抒情,为了发泄,而中国人写诗,是为了修身,为了观照。 

A③⑥①②④⑤                          B.③⑤①④⑥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②①③⑤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以一篇流传四海的《桃花源记》作为原点,以其所代表的世外桃源的理想、归隐田园的情结为支撑,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已俨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气场。 

B.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司马迁选择了屈辱而活,发愤著书立说,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很对的选择,他并不是想要苟延残喘的过活,更不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C.在朱白清先生的荷塘里,月光、小路、轻雾、荷叶、荷花、杨柳、蝉声与蛙声,仿佛都沉溺在禅的意境里,令人不由地生出莫名的惆怅,这便是禅意的表述。 

D.故事看罢,我不禁也要感叹林志玲的聪慧: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她每次都能以四两拨千斤悄然化解。这一神奇秘诀就是因她拥有一颗强大的同理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管理者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可以任意恣行,而被评价者只有俯首帖耳的份儿,那么,管理者欲达到的目标就很难达到,只能是    的效果。 

王拱辰拒奢宴而吃百姓菜的故事之所以被后人广泛称颂,是因为他与当时流行的官场应酬吃喝风气    ,后人又称烧白菜反腐菜 

忽视了翻译过程中原作的主导性及其对译者创造性的限制作用,把莫言的成功视为优秀的翻译家汉学家的作为,就会步入    的境地。 

A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本末倒置    B.南辕北辙   本末倒置  背道而驰 

C.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本末倒置    D.背道而驰  本末倒置  南辕北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曾彦修先生二三事

陈四益

彦修先生同我的几位长辈应当是熟悉的,但我们却一直无缘相识。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大概是1986年吧,曾彦修和牧惠二位先生正受托于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一套《当代杂文选粹>丛书。丛书的第一辑、第二辑已经出版,每辑十种,每种一人,入选作者都是活跃于当代的杂文名家。我从1981年调到北京,编辑之余,也写些杂感之类的文字。一天,忽然接到彦修先生一封信,说他与牧惠正在着手编《选粹》的第三辑,因为看到我的几篇杂文,希望我能再多选一些寄给他看看。我那时所写有限,搜罗起来也不过五六万字,便一起寄了去,心中并无奢望。不料时隔未久,他又写信约我去他家一谈。   

彦修先生家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就像他的衣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一样。一件已经嫌紧的中山装,我总疑心还是文革前的旧衣。后来一次天热时去,一件圆领汗衫已经有好几个破洞,但他依然穿着。一把蒲扇,还是我大学时代在上海用过的那种。若在街上见到,绝想不到他是著名的学者、杂文家、出版家。这样的装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相识久已。   

谈到我的那些文章,他的话很简洁,没有客套,开门见山。记得是那么几层意思:一是告诉我,他和牧惠都读了;二是他们两人都觉得可以收入《选粹》第三辑;三是要我最后校核一下,是否有增删,但告诉我后面的二十九则杂说一篇也不要删,只是限于体例,丁聪先生的图无法收入,是个遗憾。然后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交稿。说完后,虽没有端荼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   

那时,出版社编辑丛书大致都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主编,再找一位年轻些的当副主编。主编是借重其声望,副主编则是实际操盘者。像彦修先生这样不担虚名,勤于实事,从遴选作者到审读稿件,到同作者谈话,再到最后定稿,事必躬亲的主编,可谓稀有。   

因为他做事认真,所以最不能忍受他人的马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刊物如雨后春笋,但编辑多为新手。新手自有新手的好处,譬如勤快、敏锐、胆大,但也有毛病,那就是马虎、自负,但又学养不足,不当改的乱改,甚至改出笑话。这一点让彦修先生很是恼火。   

那时我所在的《嘹望》周刊,有一个副刊《珍珠滩》。《珍珠滩》有一个杂文栏叫枥下谈,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是专为一些年事已高的名家所设。枥下谐音历下,也含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意思,以名家汇聚为号召。创办之初,请几位老前辈座谈,其中就有李锐、李普、彦修、黎澍四位。   

第一次收到彦修先生来稿,欣喜之余,也令我吃了一惊,因为他在稿纸上方作了如下申明:对稿件如有一字之改动,请与作者联系。这样的申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谨从命,我把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处改动都写信告诉彦修先生,无非是几处衍字或笔误。经过几次这样的告知,彦修先生大概觉得我这个编辑还靠谱儿,所以下一次寄稿时解除了这条禁令,并告诉我是因为被有些编辑改怕了,不得已出此策以应之。这件事让我很是感慨:一个能对自己的文章如此认真的人,必定对别人的文字也同样尊重;反之,一个随意删改他人文字的人,对自己的文字也必定不会认真。这对于编辑,当是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   

对文字的态度,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彦修先生是那种方正坚守,绝不苟且的人,因此他也不齿于无原则、无特操的风派。《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个栏目叫望海楼随笔,我的一篇《怀师》刊发在那里,其中讲到刘大杰先生在文革中修改自己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事,觉得强制学者修改著作,从施之者言,是极大的愚蠢;从受之者言,是极大的悲哀。大杰先生是受害者,又何必苛求于他呢?此文彦修先生读后给我一信,后来又读到他更为详尽的批评文章,认为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彦修先生责以大义,我是赞同的,文革中那些栽赃陷害、见风使舵、曲意迎合的事令人不齿,但对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我觉得彦修先生毕竟有些隔膜,何况就是在复旦,刘先生也未能见谅于许多前辈。因此我未作任何辩解或争论。

不料两年以后,又收到彦修先生一信,说是读到一些文章,知道了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文人处此际会,实也大难,还是要多谅解些才好。因此他将前次对我文章不妥当的评论收回作罢,并致歉意。彦修先生的为人处事,真称得起前辈风范。        (选自《杂文选刊》2015年4期)

相关链接   

曾彦修,四川宜宾人,1919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曾彦修是中共罕有的好人,1957年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

                                                         ——百度文库

在我一生经过的一些大事中,我的原则是:一切按具体情况处理。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我无条件地承担就是。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都会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件事情,我以为绝不能有例外,那就是:良心。

                                                             ——曾彦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传记的开篇写到,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这里的惊喜源于曾彦修先生在编辑《当代杂文选粹》第三辑时看中了几篇杂文。

B.在第一次与曾彦修先生见面,双方交谈完稿件事宜后,曾彦修先生虽没有端茶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

C.为了更好地刻画传主曾彦修先生的形象,这篇人物传记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既有对传主语言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

D.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年事已高的曾彦修应约在《珍珠滩》栏目座谈并为之写稿,是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

E.在曾彦修先生看来,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

(2)文中写了与曾彦修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3)从文本看,曾彦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概括。(6分)

(4)你如何理解曾彦修的世界上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星期四。茨维达小姐向我解释说: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可供速写的素材。    

我并未向她提过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她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她认为有必要为自己在那里出现进行辩解。我倒希望她什么也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人物画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她果真把那些素描拿出来给我看的话,我肯定不知如何评价它们;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我想她大概把那些人像画收在专门的画夹里,并且每次都把那个画夹存放在监狱办公室里,因为昨天我看见她时(我记得很清楚),并未看见她带那个形影不离的速写本与铅笔盒。    

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我断然说道,因为我想改变话趣,也因为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在无生命物质的状态中识别自己的各种心情。      

茨维达小姐立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

  四爪锚,它有四个爪钩。经过防波堤边停泊的小船时,她还指给我看四爪锚,并且向我解释,画那四个爪钩时选择倾角与透视角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觉得这个物体传给我一种信息,我应该译解这个信息:锚是一种鼓励,鼓励我固定在什么上面,抓住某种东西,沉下去,结束我这种漂浮状态,这种浮在表面的状态。但是,这种解释有可能产生这种疑问:这是否是邀请我起锚向大海航行呢?四爪锚的形状中确有某种东西,也许是那四只爪钩,也许是那被海底岩石磨损了的四条弯臂,告诫我说,不论采取哪种行动,都会带来损伤与痛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深海使用的大锚,而是一个灵巧的小锚。它并不要求我放弃青春年华,只是要求我停泊一下,思考一下,研究一下我自己身上的未知数。      

要想从容不迫地从各个角度画这种锚,茨维达说,我自己就应该拥有一个,以便同它建立一种亲切的关系。您认为渔民会卖给我一个吗?   

可以问问。我说。   

为什么您不想买一个呢?我自己不敢去买,因为一个城里姑娘如果对渔民的一件粗笨的东西发生兴趣,会使人感到惊讶。   

我仿佛看见我把这样一个四爪锚送到她面前时,力求做得像在送她一束鲜花,因为四爪锚丑陋的形状显然不像一件礼品,送给她这种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当然,这里蕴藏着一种我未能发现的含义,我以后要好好体会它。想到这里便答应为她购买一只四爪锚。   

我想要带锚索的四爪锚,茨维达补充说,我会数小时坐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画那团绳索。因此,请您再买条长长的绳索,十米长,不,十二米长。      

星期四晚上。医生已允许我适度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庆贺这个喜讯,黄昏时我走进瑞典之星酒馆喝了一杯温热的朗姆酒。酒馆柜台边站着一些渔民、海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一位身穿监狱看守服的醉醺醺的老人声音洪亮地压倒各种议论说道: 

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郎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   

生活是串味儿,你还可以说,死亡也是串味儿,另一名醉汉插话说。很快我就弄明白了,他的职业是掘墓人。我要用啤酒的气味压倒我身上的死人气味。酒鬼死了,我埋过许多酒鬼,只有死人气味才能压倒他们身上的啤酒气味。   

我把这段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世界对我的警告,因为世界正在解体,并且企图把我也裹带进去。

                                            (选自《寒冬夜行人》,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茨维达小姐发现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就主动跟解释出现在那里的真实原因,让相信。 

B.喜欢关注冈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收集起来,可见,茨维达为人质朴。 

C.喜欢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这才有了下文与茨维达小姐交谈四爪锚的情形,这拓展了小说的情节内容。 

D.小说以与茨维达小姐的交往作为线索,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内容深刻。 

E.本文通过茨维达绘画习惯的叙述与分析,刻画了茨维达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她的善良真诚、善解人意。 

2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的透示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你如何理解小说里的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探究作答。(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郦道元的《三峡》中引用渔歌                         ____        既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无声的人和江景衬托琵琶女一曲弹罢后的艺术效果的名句是___                   _, _       

(3)在《虞美人》一词中,李煜发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的两句是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411/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406 16407 16408 16409 16410 16411 16412 16413 16414 16415 1641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