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今年年初,中国股市首次实施熔断机制,引起了社会      ,中央政府要求证监会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2)自郎平执教以来,中国女排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水平突飞猛进,令关注女排的人们无不     

(3)虽然早已知晓杨绛的声名,我    从未读过她的作品,     没有关注过她的生平,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A.振荡    刮目相看    却/也  

B.震荡    侧目而视    /更

C.震荡    刮目相看    却/也  

D.振荡    侧目而视    /更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缅  跫音  琐碎  汗流浃背

B.部署  戕害  跋涉  势不两立

C.遨游  寂寥  麻痹  出奇不意

D.目眩  耗废  逻辑  掎角之势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予(jǐ)  性(nián)  颓(qǐ)    百争流(gě)

B.拾(zhé)  (shā)   大(ruò)  而不舍(qiè)

C.丽(xuàn) 吸(yǔn)   噬(niè)   尽职守(kè)

D.干(biě) (jiè)   道(hàng)  气凝神(bǐ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又对人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看了上面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来渲染气氛的句子是“           ”。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                。”

(3)王维在《滕王阁序》中用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           ”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这两句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好事近

【宋】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

1.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作者在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是怎样描绘的?结合诗句分析。

2.结合全诗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来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②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曲江对酒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判:同“拚(pàn)”,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21.对作品的写作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七律的韵脚是“归”“微”“飞”“违”“衣”。“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B.颔联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的心绪。

C.颈联诗人正话反说,表面说: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

D.尾联则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懒朝”形成对照,显示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

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笔。

年十七,为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张绾,梁之外戚,才高口辩,见推于世。璠年少未仕,而负才使气,不为之屈。绾尝于新渝侯坐,因酒后诟京兆杜骞曰:“寒士不逊。”璠厉色曰 :“此坐谁非寒士?”璠本意在绾,而晔以为属己,辞色不平。璠曰:“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也!”遂拂衣而去。晔辞谢之,乃止。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当身痛之辰,即母死之日也。居丧毁瘠,遂感风气。服阕后一年,犹杖而后起,及晔终于毗陵,故吏多分散,璠独奉晔丧还都,坟成乃退。梁简文时在东宫,遇晔素重,诸不送者皆被劾责,唯璠独被优赏。解褐王国常侍,非其好也。

璠少慷慨,好功名,志欲立事边城,不乐随牒平进。时寇难繁兴,未有所定。还至白马西,属达奚武军已至南郑,璠不得入城,遂降于武。太祖素闻其名,先诫武曰:“勿使刘璠死也。”故武先令璠赴阙。璠至,太祖见之如旧。谓仆射申徽曰 :“刘璠佳士,古人何以过之。”徽曰:“昔晋主灭吴,利在二陆。明公今平梁汉,得一刘璠也 。”时南郑尚拒守未下,达奚武请屠之,太祖将许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璠乃请之于朝,太祖怒而不许。璠泣而固请移时不退。柳仲礼侍侧曰:“此烈士也。”太祖曰:“事人当如此 。”遂许之。城竟获全,璠之力也。

世宗初,授内史中大夫。寻封平阳县子,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璠善于抚御,莅职未期年,生羌降附者五百余家。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越境诣璠讼理焉。其德化为他界所归仰如此。天和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B.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C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D.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是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即守孝。这是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B.仆射读“pú yè”,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秦代始有,在汉代是广泛的官号,隋时指尚书省的长官,至宋其他仆射大都废除,故宋时专指尚书仆射。

C.“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二人才华横溢,当时名噪一时。《滕王阁序》中的“各倾陆海去尔”中的“陆”指的就是陆机。

D.“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食邑、封地等。《归去来兮辞》中的“遂用于小邑”中的“邑”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璠恪守孝道,重情重义。母亲去世极度哀伤,人形毁损,服丧期满一年后,还要借助拐杖站立。萧晔在毗陵去世,只有刘璠护送萧晔灵柩还都。

B.刘璠在年少未任官时,富有才华有正气,不向梁朝外戚才高能辨的张绾屈服。他胸怀大志,喜好功名,立志在边城立功,不乐于按部就班地晋升。

C.刘璠仁德厚道。南郑拒守未被攻下,在达奚武请求屠城,太祖也将答应的情况下,刘璠流着泪坚决请求,终于打动了太祖,保全了南郑。

D.刘璠推行善政,管理有方。担任平阳县子,任职还未到期,生羌就有五百多户人家降附。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常越境来请刘璠判定案子申辩是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绾尝于新渝侯坐,因酒后诟京兆杜骞曰:“寒士不逊。”

2)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9918/35971) 首页 上一页 19913 19914 19915 19916 19917 19918 19919 19920 19921 19922 1992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