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横峨眉巅         秦王惊,自引而起,

B.涂有饿莩而不知       主人忘归客不

C.我从去年帝京         更坐弹一曲

D.填然鼓之,刃既接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参加一次职业招聘的录取面试,当他迟到了40分钟匆匆赶到时,负责面试的主管冷冷地质问:“你迟了整整40分钟,还来干什么?”他在简短说明理由之后,说道:“我知道我没希望了。我来只是想看您还在不在,好让我当面说声对不起。”他话音刚落,主管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被录取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语文必修2的课文中,我们随着几位作者游览了不少风景名胜。假如你到下列景点中的其中一处去旅游,请你在景点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出该景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点,表达要鲜明、生动,不超过40个字。

①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景区

②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景区

③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景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心理学家为了测定儿童的勇敢,设计了一个名叫“拾柴火”的教育性试验。实验者以保育院的40个小朋友为对象,把一些湿的柴火放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而把一些干柴火放在山沟里。在冬天的夜晚,实验者要求儿童去取柴火,发现有些孩子勇敢地到山沟里去取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教育, ,但仍有20多个孩子没有多大变化。这个实验使实验者观察到,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①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②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③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④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⑤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⑥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②④⑥⑤③①

B.②④⑥⑤①③

C.⑤①③④②⑥

D.⑤③①④②⑥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的时候,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B.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的触觉。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

D.上个月,109名编剧就琼瑶女士起诉于正一案发表联署声明,表示在道义上支持琼瑶依法维权的主张,谴责一切抄袭、剽窃、非法改编他人作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014年10月底,位于滩尖子的万达百货盛大开业,从早到晚商场里的购物者      ,充分显示出万州市商贸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②省教育厅的领导指出,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与育人质量的提高       

③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      

④诸葛亮       地坐于城楼之上,抚琴远望,只见司马懿在城下按兵不动,疑虑重重。

A络绎不绝  息息相关  一叶知秋  泰然自若

B络绎不绝  休戚相关  明察秋毫  泰然自若

C不绝如缕  息息相关  明察秋毫  安之若素

D不绝如缕  休戚相关  一叶知秋  安之若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

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晨星的。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岁的鲁迅先生,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家中人接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像季羡林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在中国学坛独树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常说:“我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

高中三年级,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无不影响深远。

1930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 “联合”进京赶考。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他说:“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少有点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羡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功成名就,誉满天下。

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六十七岁以前,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只跑了二三十米。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中,从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他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八十岁以后”。在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糖史》、《吐火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和《中国佛教史·鬼兹与焉耆的佛教》。

他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来自平凡。”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是一个“真”字。“怀真情,讲实话”,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

在这两年中,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失望、迷罔、混乱与幻想。同时,也充满着希望、激情、梦想与信心。

(选自《世界名人的成功之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季羡林是“中国的脊梁”,是因为他为发扬和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季羡林的阅读范围很广,他高中对中国古籍的钻研热情就高,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影响深远。

C.季羡林当年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这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多少有点狂妄。

D.文中指出“成大事者,皆有癖”,季羡林的癖好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

E.最后一段表明季先生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百年历史巨变,这一巨变使先生失望、迷罔、混乱与幻想,同时也影响和成就了先生的辉煌。

2.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到鲁迅和钱钟书,有什么用意?

3.结合文本,概括季羡林终成国学大师的原因。

4.当今社会,旅游之风盛行,而季羡林留德十年,却没有旅游,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诗是:“                 ?”

《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___     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从弟,生平事迹不详。②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③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宗一将游之处。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赏析妙处?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1631/35971) 首页 上一页 21626 21627 21628 21629 21630 21631 21632 21633 21634 21635 2163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