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完成文后各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出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竹笋的异名;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结合诗歌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的居所主要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表现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③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④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朝廷                  讽:劝说

B.方觉吾徒之不         德:道德高尚

C.士谦竭家资              罄:尽

D.葬者万余人              会:恰好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⑵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学,类型不应成个筐

①受创作、阅读与市场三方发力,“类型文学”的概念近些年很热。以不久前在杭州揭晓的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为例,获奖作品中既有网络发表、因改编成影视剧而大红大紫的《甄嬛传》,也有传统出版、在圈子内靠口碑传播的科幻小说《三体》,还有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这种看上去似乎并不那么“类型”的作品。从此次评奖所划分的科幻玄幻、都市官场职场、武侠仙侠、历史军事、悬疑惊悚、言情六大类来看,这些类型的小说创作不仅在网络上数量惊人,在小说图书市场码洋上也占了不小比重。类型成了文学市场的良药,更多的“类型”便冒了出来。青春小说、白领言情小说、穿越小说,一时间无所不是类型,连传统作家的作品也被冠上了类型之名。类型成了一个筐,什么文学都可以往里装。类型的概念在还没有厘清的时候,就被大大地泛化了。

②要类型文学之名而不在乎类型文学之实,抓类型元素而不去提升类型化的内核,“类型”就仅仅成为了简单的分类学。不少人论及中国类型文学的历史时都拉上四大名著,说《红楼梦》是言情小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西游记》是仙侠玄幻,事实上,这种“叙亲”在宽泛类型文学家族构成的同时,也在模糊类型的概念。因为仅以题材、主题来划分类型的话,那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谱系可循,正是这种题材、主题的谱系相似构成读者接受和进入文学的背景依凭,这是文学类型,而不是类型文学。类型文学定位的关键在于它的“类型化”,不仅仅是题材、主题、内容有谱系可循(甚至明显相同),形式上也有共同的创作规制(甚至模式化),更重要的是,某种文学趣味上的趋同性,正是这一点保证了它受众群体的相对固定。

③作为通俗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类型化不该被讳言。类型文艺通过“类型”凝聚向心力,通过在一个系统、一种模式、一种规制里把故事讲到极致,契中一种类型的社会心理、大众审美和群体诉求而牢牢地抓住读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今天的类型文学,“类型”不少,但真正的“类型化”程度远远不够。很多所谓的“类型文学”都只是有类型元素而已,把类型文学和文学类型、类型元素混为一谈的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把类型的纯度与高度提上去,是今天重提类型文学的现实需要,也是在网络写作日益商业化、消费刺激甚至引导生产的背景下,文学应该重申和坚守的“本分”。

1.下列关于“类型文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类型文学的概念近年很热,究其原因是其受到创作、阅读与市场三方发力的影响,《甄嬛传》就是典型的例子。

B.类型文学不同于文学类型,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有某种文学趣味上的趋同性,从而保证了受众群体的相对固定。

C.类型文学定位的关键在于它的“类型化”,即题材、主题、内容上有谱系可循,形式上有共同的创作规制。

D.类型文学通过“类型”凝聚向心力,可以契中一种类型的社会心理、大众审美和群体诉求而牢牢抓住读者。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以类型文学在获奖名单上的兼容并包,在文学市场上的不断涌现为例,论述类型文学的概念被大大地泛化了。

B.第二段从四大名著入手,着重论述仅以题材、主题来划分类型文学的做法实际上是使“类型”仅仅成为简单的分类学。

C.第三段首先强调把类型文学的纯度与高度提上去是今天重提类型文学的现实需要,再论述当今类型文学的类型化程度远远不够。

D.全文首先阐述类型文学的概念缺乏严格界定,再论述什么是真正的类型文学,最后论述当今类型文学存在的弊端。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类型文学”成了文学市场的良药,于是催生出许多新的类型,类型成了一个筐,什么文学都可以往里装。

B.因为要类型文学之名而不在乎类型文学之实,所以出现了抓类型元素而不注重提升类型化的内核的现象。

C.不少人论及中国类型文学的历史时都拉上四大名著,实际上这是以题材、主题来划分类型,客观上模糊了类型的概念。

D.当今很多所谓的“类型文学”只有类型元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类型文学和文学类型、类型元素混为一谈的状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嫦娥奔月”“女娲补天”是人类童年时期对星空的仰望;“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膨胀着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登月成功”“火星着陆”记录着人类探索自然地足迹。人与自然的彼此磨合,经历了数千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面对千姿百态的大自然,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人类将如何协调自己的角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仿照下面加横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一个人要有梦想,梦想是让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梦想给了我们划破天穹的翅膀,让我们在广袤的长空中尽情翱翔;                                                    。梦想,当然也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灿烂。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大意是,“孝”说的是供养父母,而犬马也都能得到饲养,         ,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由此可见,孝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        。如若未真诚侍奉和恭敬父母,任何外在形式的表现都不足以体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道德追求。“孝”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社会伦理基础,儒家更将“孝”作为评价一个人能否尽忠报国、尽职为官的基本标准,“孝”与“忠”共同形成社会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大气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5公里高度的平流层,水汽含量已经极少。因紫外线的照射,位于平流层顶部的一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再与未分解的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            。逆温层的存在阻止了大气的上下对流。

A.逆温层由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升温而形成

B.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被臭氧吸收升温而形成逆温层

C.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而升温形成逆温层

D.臭氧大口大口地吞噬着短波紫外线来温暖自己,就这样逆温层诞生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会令其为此不懈努力。

B.近日,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热播,该剧讲述了特战警备队大尉柳时镇和外科医生姜暮烟的爱情故事,受到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热捧。

C.《清明上河图》对北宋的经济状况,包括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有描绘,同时也在揭示社会矛盾,我们从图中所表现的民生不难看出当时贫富悬殊很大的社会现实。

D.成功学家们在考察了那些具有杰出的个人品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后,得出了用耐心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是所有成功者拥有的特质。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          ,对这一制度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           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说什么都晚了。

A.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B.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C.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

D.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许崇德:言宪六十载

胡新民

①许崇德于1929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少年时的许崇德曾目睹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就想到要让这些坏人受到法律的制裁。抗战胜利后,当他看到有中国法官参加的远东军事法庭上,法官们义正词严地审判日本战犯时,他深感法律工作的崇高,心向往之。于是,当他1947年考入复旦大学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律专业。

②复旦大学教授张志让是许崇德的宪法启老师。那时国民党宪法刚颁布不久,张志让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认为蒋介石五权分立是假,集权才是真。日后许崇德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所以对宪法萌发兴趣,一方面,固然同先生循循善诱、分析深透有关,而另一方面,因我身经战乱,吃尽民穷国弱的苦头,政治腐败,斯时为烈。所以一接触宪法这门学科,初识国家根本制度、根本大法的重要性,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求知欲。”

③1951年夏,许崇德大学毕业后,离沪赴京,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他被分配到宪法专业,这正合他本人的志趣。1953年研究生毕业后,许崇德留校任教。

④1954年春天,中南海加紧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许崇德被挑中,抽调到中南海工作。1954年9月20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一致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作为工作人员站在走廊上的许崇德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的一刻。”

⑤无论是一度身在农村的许崇德,还是后来回到大学重操旧业的许崇德,都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宪法方面的事务。1977年10月,中央决定修改宪法,他不顾人微言轻,大胆直言,就不设国家主席的弊病和恢复设置国家主席的必要性,做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发言。但第二年修订后的宪法“七八宪法”没有采纳他的这一建议。

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1978年的宪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时新形势发展的需要。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做出修改宪法的决定。而此时的许崇德连续发表了《修改宪法十议》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文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被调至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直接负责《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

⑦关于恢复设立国家主席一职的建议又被许崇德提了出来,他还写了一本名为《国家元首》的专著。他在《民主与法制》上发表了《宪法修改刍议》一文,提出十条建议。此外,他还发表了近二十篇法学方面的文章,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历经五载,许崇德的建言终于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的文本。

⑧后来许多记者采访许崇德时请他谈谈自己对“八二宪法”的贡献,他不愿多言,只是谦虚地说:“通过这次伟大实践,我接触到了许多从未接触过的情况和事物。虽然为时仅两年半,却受益至巨,若以‘胜读十年书’来比喻,恐怕还不足以说明我收获的丰硕。”

⑨参加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是许崇德立法生涯中非凡而精彩的又一笔。1985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亲自向许崇德颁发了任命书,任命他为起草委员会委员。之后的1988年,许崇德又受命参加香港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半年之后,许崇德等五名起草委员会成员深入香港进行实地调研。出发前,许崇德因患眼底出血症,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医生嘱咐他保护好眼睛,不要外出。可他深知此行意义重大,必须以国事为重,便戴上一副宽边墨镜,遮挡住红肿的眼睛。基本法草案在香港进行全民讨论时,之所以取得了很高的支持率,与许崇德他们在香港脚踏实地地工作是分不开的。1990年2月17日,在起草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结束时,邓小平赞扬他们“写出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1993年3月,他参与起草的澳门特区基本法也完成了。

⑩“我这一生似乎都是与宪法结缘为伴,历史已经证明,重视了宪法,国家就兴旺发达,忽视了宪法,就会停滞不前。”2014年3月3日,著名法学家许崇德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当晚,他便与世长辞,为自己长达六十年的宪法研究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的灵堂大门上挂的挽联书曰:“身以传道三千徒,学而言宪六十载。”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许崇德之所以选择法律专业,是因为少年时的特殊经历和惩恶愿望,他由法官们义正言辞地审判日本战犯而深感法律工作的崇高,心向往之。

B.许崇德对宪法萌发兴趣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主要原因是他的宪法启蒙老师张志让的言传身教,他深受张志让教授秉持公道、仗义执言性格的影响。

C.许崇德的关于恢复设置国家主席的建议并没有被“七八宪法”采纳,几年后,当他的建言终于进入“八二宪法”的文本时,他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D.许崇德直接负责《国家机构》部分的起草工作,这与他连续发表《修改宪法十议》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文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定的关系。

E.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选材有详有略,展现了一代法学家许崇德曲折而精彩充实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文中多次引用许崇德的话,有何作用?

3.许崇德“言宪六十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传主许崇德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1662/35971) 首页 上一页 21657 21658 21659 21660 21661 21662 21663 21664 21665 21666 2166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