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合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待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弯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弯。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衰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顺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选自《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日/门外应有异/ B.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 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 “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 “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友爱朋友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京城,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 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并将它们放置在里边。 C. 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写文章,宣扬礼乐教化。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收集编录。 D. 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递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块假我以文章 假:借,这里可译为赐予 B.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诗:写诗 C.序天伦之乐事 序:顺序 D.群季俊秀 季:弟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大块假我以文章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序天伦之乐事 臣之所好者道也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愿为诸君快战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说明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 ) 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③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⑤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标题展现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 B.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序文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感叹,但主要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C.作者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还运用了不少典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效果。 D.文中用了不少典故,如“逆旅”“浮生若梦”“金谷酒数”等直取其词,或用古人古事,或把古事与今事相比,增添了本文的历史、文化内涵。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
名句默写。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三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唤起人们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 (3)“________,________”集中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把兄弟们幽赏高谈、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
|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孟子文章“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痒序”就是地方上的学校。 B. 中国晋代以后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是“国子学”,北齐改名国子寺,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D.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其名始于西周,西晋始设国子学,与太学并立。国子学与太学,名称虽异,历代制度亦有变化,但都是最高学府。
|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古人秉烛夜游 C.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 顺流而东也
|
|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迎 B. 古人秉烛夜游 秉:持、拿 C. 良有以也 良:很好 D. 何伸雅怀 伸:抒发
|
|
唐宣宗写过一首《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从这首诗中你能得到有关白居易的哪些信息?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①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①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②桡(ráo):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一个“重”字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卢橘沉重而低垂。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第四句写棕榈树高叶大,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树叶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风”字透出诗人无限的快感。 C.“烟波淡荡摇空碧”,写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寒烟似有似无,碧波共长天一色。“淡荡”二字写出清爽闲适之情。 D.颈联对句中的“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点,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的瑰丽情景。 (2)本诗首联写景先后多次转换镜头,层次分明效果显著。请简要赏析。
|
|
阅读《长恨歌》,完成小题。 (1)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议论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这两句烘托出唐玄宗居处的荒凉和晚年生活的痛苦孤独、寂寞凄凉。 C.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然辗转难眠。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夜色形成对比。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身居仙山,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清泪,就好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这两句写出了她的凄美、哀怨。 (2)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