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题型:名句名篇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2)          ,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游山西村》)

   (3)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爱其子,                        ,则耻师焉。(《师说》)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2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5分)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6ec8aac122bd4f6e  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亟之远方                     窜:放逐

  B.留以直臣                       旌:表彰

  C.国之重事,黜幽明               陟:提升

  D.安得此不语                     详:详细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译文:                                                                             

   (2)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译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古罗马与汉长安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但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对比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则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但是长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带动了周围广大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以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罗马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才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但这时距罗马帝国的解体已只有几年时间了。

长安文化和罗马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宗教性。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长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长安文化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动下诞生的《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开明而松散的多神信仰,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蛰伏数百年后又成为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发端的历史渊源。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逐渐强大,罗马甚至成为基督教教廷所在地,这与宽容而多元的罗马文化背道而驰。

1.下列选项不属于长安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    )

    A.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考虑的是安全,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

    B.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这些宗教因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

    C.长安文化具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它广泛地吸取了长安以外的异地及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域外文化,具有一定的探求性。

    D.长安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文化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而是呈现文化多元的特质。

    B.长安文化崛起时间短、速度快、内容少、空间大,所以才广泛吸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

    C.罗马文化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发展而来,而长安文化则没有,只是包容和吸纳其他思想流派及域外文化快速崛起。

    D.汉帝国与古罗马都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兴起的,其文化有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宗教性并具有人文精神。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汉帝国中,没有一个城市在规模上与汉长安城同样大或者超过汉长安城。

    B.在欧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国教,没有至尊一元的宗教统治欧洲,没有中世纪宗教神学时代,让罗马的多元文化与人文精神一直发展下去,那么,就可能不会产生文艺复兴运动。

    C.罗马城的形成发展之所以漫长而缓慢,是因为罗马城的政治军事早于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D.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包容其他思想流派乃至域外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领着五岁的儿子上了公共汽车,母亲谢绝了为儿子让座的人:“让他站着吧,他已到了可以站的年龄了。”

请根据自己阅读以上材料的体会,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题型:文学作品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

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

答: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分)

(1)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答:                                                                

                                                                      

 

 

(2) 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答:                                                                 

                                                                      

 

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                                                                 

                                                                      

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答: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3)必做,(4)~(7)任选两个做。(每空1分,共6分)

(1)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4)                               ,独留青冢向黄昏。

(5)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 吾尝终日而思矣,                    

(7)                             ,枯松倒挂倚绝壁。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

②子规:传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1) 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3分)

答:                                                                 

                                                                      

                                                                     

(2) 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 ”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

    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 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                  行:推行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      矫:假托

C.干名采誉                      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锐                  锐:锋利的兵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去长安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

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译文:                                 

                                   

 

(2)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译文: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766/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761 35762 35763 35764 35765 35766 35767 35768 35769 35770 3577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