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谈谈秋风的特点。 答: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息:繁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译文: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译文: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4分) 译文: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从“变话”看六十年变化 李 勇 人民解放军进北京后不久,老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诗人柳亚子先生呈诗毛泽东,开首两句是:“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毛泽东唱和一首,最末两句是:“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两位诗人以独特的话语方式交流,其背后的深意,则需在那个天翻地覆的时代语境中去体会。 而在今日,人们的交往话语却是另一种风格。你可能接到朋友的这类短信:“别总当宅男,今晚请你出去‘撮’一顿。”收短信后可能这样回复:“只要老哥你埋单,我打的飞速赶到。”这番对话,散发着网络时代的话语气息。 中国语言文字曾数千年大体保持稳定。而肇始于清末民初的“白话运动”,是秦汉以后中国语言文字最大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发端于民间,顺应了历史潮流。从中国社会巨变洪流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捕捉、深刻理解了这种话语变化趋势,逐渐形成了明白通晓、生动活泼的话语方式,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革命年代不断号召和凝聚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伟人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全新的话语时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个社会话语激情澎湃,呈现泛政治化和泛军事化的特点,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在“极左”时期,从“坚决打退”发展到“横扫一切”,连恋人之间的通信,也充斥着这类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话语表达进入了又一次巨大的变化期。这种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呈现的特点是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以及“经济建设为中心”语境下对财富的追求。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东南西北中,发财在广东”等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下海”、“申奥”、“入世”、炒股、买房、“奔小康”、依法治国……一长串热词相继涌现,见证了人们生活不断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历程。而由于人员流动加快和传播技术进步,社会语言的流变也由点到面,由一隅走俏到风行全国。如广东方言词汇“的士”、“搞定”、“埋单”和东北方言“忽悠”,很快就成为全国人民通用的词汇。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为代表的新话语日益深入人心。而互联网技术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也使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年轻人成为了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在网络时代,年轻的“新新人类”创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话语,如“东东、美眉、雷人”等等。这些话语创造,虽然还有争议,但已经开始影响国人的表达方式。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处在一个不断“变话”的时代。话语表达方式呈加速度变化,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丰富内涵,映照出人们心灵世界的多彩变幻,构成了60年中国社会历史巨变的别样风景。 (选自2009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1.下面对60年来曾经流行的话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别总当宅男,今晚请你出去‘撮’一顿”等一类短信内容,散发着网络时代的话语气息,大多是“90后”的话语方式。 B、诸如“打土豪、分田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些明白通晓、生动活泼的话语,曾是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知识尊重的话语特点。 D、“东东、美眉、雷人”等“新新人类”的创造话语,以个性鲜明的特点在争议中开始影响国人的表达方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和“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其背后的深意,离开特定的时代语境是难以领会的。 B、互联网技术掀起的信息化浪潮,使得中国人话语表达呈现全新面貌,年轻人因此成了推动语言变化的生力军。 C、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一些话语的表达呈现某种泛化意识,譬如“坚决打退”、“横扫一切”等话语曾充斥在恋人之间的通信中。 D、人员流动加快和传播技术进步,促成某些局部区域的流行语可能很快就成为全国人民通用的词汇。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肇始于清末民初的“白话运动”,是秦汉以后中国语言文字最大的一次变革;而此前中国语言文字曾数千年保持稳定。 B、社会的发展会引起语言文字的变革,这些变革发端民间、顺应历史,见证了人们生活不断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历程。 C、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处在一个不断“变话”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话语表达方式呈加速度变化。 D、建国60年来,从泛政治化和泛军事化话语、尊重知识和追求财富话语,一直到网络新话语,这些“变话”现象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有的人性如钢针,遇到墙壁,不是破壁而入,就是尖断身折;有的人性如藤蔓,遇到墙壁,不是傍壁而生,就是绕壁而行。 附: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4题(10分) 今观我孔子之学说,其审美学上之理论,虽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论语》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在古昔,则胄子①之教,典于后夔②;大学之事,董于乐正。然则以音乐为教育之一科,不自孔子始矣。荀子说其效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故乐行而志清,札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此之谓也。故子在齐闻《韶》,则“三月不知肉味”。而《韶》乐之作,虽挈壶之童子,其视精,其形端。音乐之感人,其效有如此者。 且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点之言曰:“莫春者,春眼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观之,则平日所以涵养其审美之情者可知矣。 注:①胄子:古代指继位的长子。②后夔:传说是舜时的乐官。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然其教人也(然而)/ 无若宋人然(……的样子) B、兴于诗(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 C、然则以音乐为教育之一科(用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 D、浴乎沂,风乎舞雩(在)/ 知不可乎骤得(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2.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句话可译为“从切近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3.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和荀子的言论,主要是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来阐述“诗”、“乐”的教化作用。 4.作者认为孔子在教育中十分重视“美育”,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的依据。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7题(20分)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①。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②,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兒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豫贾:事先定价。这句话的意思是市场上买卖公平。②尺籍:即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1.《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 (2)子其治事矣( ) (3)不私其父( )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竖子不戏狎,班白不提挈。 B、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B、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2)废法纵罪,非忠也 6.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 7.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
|
后人认为这首词画线句中的“和”、“湿”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
|
词下阕用“望极”起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2分)
|
|
这首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词中最能体现这个时令特征的句子是___。
|
|
(1)大直若屈,________,大辩若讷。《老子》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