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起去看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一起去看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门去了。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个事儿。”

③父亲独自去了赛场。中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啦?”

④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⑤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⑥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⑦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⑧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⑨中场休息,儿子走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的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两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把下面表格的内容填写完整。

时间

父亲

儿子

儿子9岁

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儿子16岁

想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儿子上大学

邀请父亲一起去看球

儿子工作了

约儿子一起去看球

答应一起去看球

父亲坐上了轮椅

想带坐轮椅的父亲一起去看球

 

 

 

2.第③段中,父亲为什么大嚷“我输了”?

3.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任选1题回答)

(1)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2)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4.题目“一起去看”初看极为平常,但细细品味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1.①高兴 ②不吱声,却和同学去看球 ③与儿子侃球 ④独自去看球 2.父亲想带儿子去看球,儿子不买账,却瞒着父亲和同学去看球,而且兴高采烈,表现得非常开心,父亲对儿子的行为感到不满,觉得自己尊严受损。 3.⑴从“淡淡地”可以体会到父亲对儿子“带你去看球”这一说法的略微不满,儿子认为他无法独立活动,这伤了父亲的自尊心。 ⑵“若无其事”表现出父子之间的心照不宣,儿子对父亲懂得体谅和尊重,父亲也体会到了儿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4.作用:文章围绕父子俩看球经历的变化展开,“一起去看球”是串起全文情节的线索,同时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言语平常却发人深思。 含义:“一起去看”中的“一起”表现出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平等,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尊重,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 【解析】 1.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1段,提取“高兴”一词;第2、3段,由“儿子不吱声”“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概括为:不吱声,却和同学去看球;第4段,由“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相打岔”概括为:与儿子侃球;第7段,由“我拦不住,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概括为:独自去看球。 2.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要结合语境分析。儿子十六岁时,父亲要带儿子去看球,“儿子不吱声”,却和同学一起去了,而且“一起喝可口可乐,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这让父亲感觉儿子忽视自己,觉得自己尊严受损,觉得自己和儿子的感情比不上儿子和同学的友情。因此认为自己输了,输给了儿子,输给了儿子的同学。 3. 本题考查炼字。要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语境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情感。 (1)“淡淡地”比喻浅的或不明显的,写出父亲态度的冷淡。儿子小时候都是父亲带儿子去看球,现在儿子要带父亲去看球,父亲以为是自己坐上了轮椅的缘故,是儿子对自己的同情,因此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对儿子“带你去看球”这一说法略微不满。 (2)“若无其事”意思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的样子。儿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独自坐轮椅去看球而大惊小怪,表现了儿子对父亲懂得体谅和尊重;父亲也没有因此自己坐轮椅就一定要儿子陪同,写出了父亲也体会到了儿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若无其事”表现出父子之间的心照不宣,相互体谅和尊重。 4.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父子两个一起去看球的情节,因此“一起去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一起去看”什么?谁和谁一起?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以小见大,由普普通通的一起去看球表现了父母与孩子应如何相处的主题,言语平常却发人深思。 标题的含义可从两方面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一起去看”表面的意思是父子两个多次一起看球,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主题分析。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观点,但是由作者的客观描述中可看到其情感态度。“他自己去了。他说他不要人带去……”“父子俩都若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人们只见老的自己熟练的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表现出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平等,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尊重,儿子对父亲懂得体谅和尊重,父亲也体会到了儿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紫藤萝瀑布

宗璞

(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10)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2)段运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生机盎然以及争先恐后开放的情形,渲染了一种欢快的气氛。

B.第(6)段画线句把花比喻成帆、船舱与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罗花盛开的状态,抒发了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

C.第(8)段画线句运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花香带给“我”的那种缥缈轻柔的感觉。

D.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花和人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作者为什么在第(8)段插入写十多年前家门的一大株紫藤萝?

3.选文结尾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①金忠:人名,明代人。博学、慷慨,曾任燕王府纪善、兵部尚书等职。②感:通“憾”,怨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有他/择其者而从之 B.虽有与公异者/可以调

C.里人有窘辱公/建奇功 D.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金忠怎样的思想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步,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十余岁          (2)不可得             (3)转转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僧和讲学家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B.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代表实事求是的作风。

C.这个故事寓意于事,最后一段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要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去判断事物。

 

查看答案

给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标题不超过25字。)

彭敏终于战胜自己,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2月9日晚,衡阳伢子彭敏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十场(总决赛)比赛中,获得本季总冠军。在两次获得诗词大会亚军后,36岁的彭敏第三次进入总决赛。这一次他面对的一名11岁的小学生——来自少儿团的选手韩亚轩。前六题结束后,彭敏4:2领先。第七题,韩亚轩孤注一掷,再次抢答失误,直接将冠军送给彭敏。灯光闪亮,耀眼璀璨,在两次获得《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后,彭敏终于拿到冠军。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认为,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制度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将“能否”改为“是否”)

B.近期,我校加快了校安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希望在学生返校之前完工。(删去“和规模”)

C.电影《流浪地球》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纷纷为导演的前瞻意识点赞。(在“纷纷”前面加“观众”)

D.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去掉“使”,并将“游客”移到“无不”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