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
B.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氯气可用于制备药物
C.液溴易挥发,故保存时需用棕色试剂瓶,并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液封
D.碘被称为“海洋元素”,从海产品中提取碘是工业获取碘的重要途径
可用于同位素示踪原子探究某些反应的反应机理,关于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表示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B.表示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C.质量数是18,原子序数是8,核内有10个质子
D.质量数是18,原子序数是8,核内有10个中子
碱金属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其单质的性质变化正确的是
A.密度逐渐增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
C.单质与氧气反应都能得到两种及两种以上产物
D.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K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假说”在化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下列“假说”在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仍然合理的是( )
A.道尔顿提出的“每一元素的原子以其原子质量为其特征,原子是不可分的”
B.阿伦尼乌斯提出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离解成带电的粒子”
C.贝采里乌斯提出的“不同原子带不同的电性,因而产生吸引力,由此形成化合物”
D.盖·吕萨克提出的“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糖类 B.油脂 C.涤纶 D.蛋白质
工业上利用反应:N2(g) + 3H2(g)⇌2NH3(g) 合成氨气。
已知在1×105 Pa和25 ℃时,拆开1mol N≡N键和1mol H—H键所需能量分别为946 kJ和436 kJ,生成1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391 kJ。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数据判断,在1×105 Pa和25 ℃时,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每消耗1 molN2,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Q1为________kJ;1 molN2和3 molH2在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 kJ,则
Q2________Q1(填“>”“<”或“=”)。
(2)合成氨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υ(正)、υ(逆)均增大,化学平衡移动
b.升高温度,υ(正)增大,υ(逆)减小,化学平衡移动
c.充入一定量的氮气,υ(正)、υ(逆)均增大,化学平衡不移动
d.充入一定量的氩气,υ(正)、υ(逆)均增大,化学平衡不移动
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υ正(N2)=υ逆(NH3)
b.n(N2)∶n(H2)∶n(NH3)=1∶3∶2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置于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不同温度(T)、不同时间段内,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数据如下:
| 1小时 | 2小时 | 3小时 | 4小时 |
T3 | 0.38 mol | 0.49 mol | 0.56 mol | 0.56 mol |
T4 | 0.42 mol | 0.51 mol | x mol | y mol |
表中x、y的大小关系为x________y。(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