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庄子认为,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养生也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不必刻意追求长生。不必追逐功名而天下大治,不避居江湖而保持清闲,不施导引之术而能延年益寿,忘记一切,保有自身,恬淡而没有穷尽,一切美好的东西便随之而来,这便是自然法则。但如果这样,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展?这种人生哲学是典型的消极避世。
【观点二】这种人生哲学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蹈,或怡然自适,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心灵的创伤。这也正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是保存生命,坚守节操,隐逸遁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是消极还是积极的,一定要明确,并且在论述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个中心。
如果认为消极,可有下列思路。个人角度,没有远大理想,只为苟活,人生毫无意义可言;社会角度,人活着要为社会做贡献,有益于社会,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只求自保,对社会毫无益处,只是浪费粮食而已,人人如此,社会无法进步。
如果认为积极,可有下列思路。个人角度,这是一种明哲保身,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历史上的很多隐士都是精神圣洁的高人,被世人称道;从社会角度,人们往往是因为在黑暗的社会里不能入世,才选择这样一条保身之路,这是一种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傲;从对后世影响的角度,文人士大夫们有些同时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