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时,曾点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的不同之处。写其动作是为衬托他的特殊志趣,从而为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理解词句必须结合语境,关注词语所在的句子并联系上下句,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情况下,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另外,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要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还可以联系作者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当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对答问题时,曾点正在鼓瑟,这就说明他的志向和其他人的不一样,不在于官场,不在于功名;曾点“舍瑟而作”,听到问询后马上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他从容有礼,胸有成竹;结合下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知,他的志趣高洁,和子路等三人的理想不一样。所以“舍瑟而作”动作描写,是为衬托他的高洁的志趣,也为下文孔子对他的赞叹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