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河南守吴公平为天下第一         治:安定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           遑:闲暇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之       害:嫉妒

D.贾生因道所以然之状              具:详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征为廷尉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为赋吊屈原      次进,至陛下

C.感鬼神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D.怀王骑,堕马死  自其不变者观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A 2.A 3.C 4.A 5.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项,“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的意思是“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治”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政绩”。 故选A。 2.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乃:副词,于是,就/乃:副词,于是,就; 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以:介词,按照; C项,因:介词,因为,由于/因:介词,凭借,依靠; D项,而:连词,表顺承,就/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故选A。 3.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贾生”“谊”“洛阳人”“年”“诗”“书”“郡中”“吴廷尉”“河南守”“秀才”“门下”,虚词“也”“以”“于”“为”“其”“甚”。 “吴廷尉为河南守”中“为”的意思是“担任”,为谓语动词,“河南守”为官名,作“为”的宾语,“吴廷尉”为主语,意思是“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门下”作“召置”的补语,句子省略了代词“之”和介词“于”,应为“召(之)置(于)门下”,意思是“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意思完整,结构独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句子可以断开为: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故选C。 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说法错误,应为以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重新得到重用”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贾谊答复询问前后都是做地方王的太傅,谈不上“重新得到重用”。“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这里的先后顺序也有违文本,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不如后任命梁怀王太傅。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则胜负之,存亡之理      数:次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保全

B.子孙之不甚惜        视:对待

C.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给予

D.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丧,率赂秦耶?    互:相继

B.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因为

C.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殆:几乎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吾恐秦人食不得下咽也     杳不知其所

B.日削月割,趋于亡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涂有饿殍不知发

D.赵尝五战秦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论点,而后分赂者与不赂者两类分析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事实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开篇提出的文章中心论点。

C.文章引用古人的话同时兼用比喻,形象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D.文章以齐、燕、赵三国灭亡为例具体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回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轘(huán)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道路险阨,凡十二曲,中有轘辕关。

1.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周主之罪  诛:声讨 B.兵劳众,不足以成名  敝:疲惫

C.臣请其故  谒:陈述 D.不如伐蜀之也  完:完美

2.下列各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曰:请闻说。  得地不足以为利

B.挟天子令天下  鼎与楚,以地与魏

C.与张仪争论秦惠王前  争名者朝,争利者于市

D.缮兵不伤众,彼已服矣  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B.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C.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D.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川,指当时韩国境内的黄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经的地区。

B.二周,指灭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

C.西海,古人以为中国处在四海之内,蜀在远西,故称蜀西海。

D.九鼎,传说禹“铸九鼎,象九州”,故古代以九鼎象征国家。

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张仪主张讨伐韩国,因为他认为如果出兵去攻打戎狄,就远离了称王天下的霸业。

B.司马错认为伐蜀可以富国强兵,既能获得丰厚的利益,也不会招致其他国加反对。

C.司马错认为讨伐韩国,挟持天子,定会导致多国联合对付秦国,使秦国陷入危险。

D.秦惠王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派兵攻打蜀国取得了成功,这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个句子的书写,没有错别字一句是()

A.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圣人无常师。孔子师谈子、苌弘、师襄、老聃。谈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李氏子番,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B.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劝学》一文中是指春秋时期的孔子与封建帝王。

C.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D.六艺,指古代的《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六种儒家经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B.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C.其闻道固先乎吾          欲人之无惑难矣

D.于其身也,耻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