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图2中的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3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这一制度由哪里的农民首创? (4)综上,谈谈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给你的启示。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什么道路? (2)中共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确立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3)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指的是什么?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外开放大事记 材料二 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我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摘编自《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3)综上,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加情况表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我国增长最快的两种工业品是什么?这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这两次会议分别初步建立或形成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今年防控新冠肺炎期间,人们一时主要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工作、娱乐、购物。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生活方式 B.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C.技术革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 D.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如图为1980—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耐用消费品变化统计图。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生活水平提高 D.传统观念更新
袁隆平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主要是因为他 A.是“两弹一星”的功臣 B.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的贡献 C.发现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在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2008年9月,乘坐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的中国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翟志刚 C.聂海胜 D.景海鹏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成功研制出 A.氢弹 B.人造卫星 C.火箭 D.原子弹
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该新闻稿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 B.周恩来访问印度 C.尼克松访华 D.上海APEC会议
“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互利互惠原则 C.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D.共建共赢原则
下列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B.我国工业化历程 C.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D.我国的国防建设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此次会面 ①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②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 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 ④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邓小平的话表明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 C.回归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得到国际社会大力支持
2019年12月16日下午,国家图书馆、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藏文古籍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此举说明 A.我国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B.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C.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助 D.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
历史学习得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1983年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D.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A.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落后同人民幸福生活之间的矛盾 B.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落后同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今年是我国开始兴办经济特区40周年。当年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在于 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特殊的政治制度 ④允许外国企业进行投资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新发展理念 C.对外开放格局 D.农村经济发展
“从今以后……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个中心”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坚持“两个凡是”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工业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B.1961年实施“八字方针”——使我国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如图为1950—1978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A.曲折发展 B.高速增长 C.一路走低 D.停滞不前
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为此直接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是 A.邓稼先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图1、图2为某个时期的宣传画。这两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有个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该资本家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中国正在开展巩固政权的斗争 B.中国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D.中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B.川藏公路通车 C.宝成铁路建成 D.沈阳机床厂投产
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军队是( ) A. 八路军 B. 红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如表
①处人物应该是 A.朱德 B.阿沛阿旺晋美 C.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D.聂荣臻
《人民日报》曾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够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A.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中国大陆获得统一 C.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是这些英雄、这些先锋,勾勒出时代精神的天际线,标注了价值信仰的坐标系,也支撑起我们民族的钢铁脊梁。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对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的人物进行了专项整理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任务一(记忆人物——走近时代楷模) (1)在下列事件或称号后的内填写相对应的历史人物(填序号)。 A.“最可爱的人”—— B.“解放军好战士”—— C.“铁人”—— D.“杂交水稻之父”—— E.“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任务二(了解人物——体会人物精神) (2)上述材料分别描述的是哪一人物(填序号)?请说说我们从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人物身上可以学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任务三(解读人物——阐释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是谁?他多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四(见贤思齐——凝聚民族力量) (4)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青年·奋斗·国家”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结构完整、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