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正确的是( ) A、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不再是主题 B、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已经被美国称霸的单极世界所取代 C、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下列关于10-12世纪西欧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②十一二世纪,西欧有的城市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 ③西欧城市比中国宋代城市的规模大得多 ④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指出:现代日本“因战而衰、因战而兴”。这里的两个“战”字分别指( ) A、一战、二战 B、二战、朝鲜战争 C、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D、冷战、朝鲜战争考点: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民主政治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雅典民主政治则是人类民主政治的起源。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在当时达到极盛 ②大化改新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④妇女、奴隶、外邦人等没有公民权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1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 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2分) (5)结合材料归纳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遭受厄运,也能点燃希望的火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信念的引导] 材料一
[信念的力量] 材料二 “等到那么一天我有机会打击奴隶制的时候,我一定把它彻底打垮,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请问: (1)图一所示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1分)图二所示的歌词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下创造出来的?(1分) (2)材料二中的 “我”是谁?(1分)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什么障碍?(2分) (3)材料三中“改革”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2分)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美国的战争和日本的改革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如图,英国科学博物馆展出的两个文物。
材料二 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请回答: (1)请指出图一和图二两台机器的发明者分别是谁。(2分) (2)请分别介绍以上两台机器在工业革命中的历史地位。(2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有何影响?(3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南京大屠杀、国会纵火案、德国迫害犹太人等图片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李敏在查阅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资料时,找到了一篇有关这次会议的论文。请你根据这篇论文的“【关键词】”,判断他正在研究的会议有可能是( ) 【关键词】:中国代表团 顾维钧 北京政府 席位 陆征祥 山东问题 王正廷 拒签和约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1917年)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B.革命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公众不满情绪主要来自沙皇的统治 D.第二次革命最终获得胜利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伟人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这一学说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该伟人是( ) A.牛顿 B.严复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是一位历史学家对苏俄1921年实施的某一政策的评述。该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1861年改革中提出“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从中我们可以,它们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障碍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在交通工具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交通工具中属于美国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是( )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过的驻华大使,每年的6月5日都要到北京的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解放者”的铜像进献花篮。你认为铜像人物应该是(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克伦威尔 D.玻利瓦尔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 )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西班牙和荷兰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荷兰
拿破仑说:“我只是带着王冠的华盛顿。”不能证明其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A.颁布《拿破仑法典》 B.发动对外侵略 C.对内推行政治改革 D. 平定王党叛乱
取得自治权,产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到来准备了条件,并被誉为欧洲“中世纪之花”的是( ) A.查理马特改革 B.丕平献土 C.法兰克王国建立 D.西欧城市兴起
古埃及数千年前的文明历史就像尼罗河一颗璀璨的明珠,所发出的闪闪光芒吸引着世人和科学家的不懈追寻和探索。下列属于这颗明珠所散发出的光芒的有( ) ①金字塔 ②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③象形文字 ④种姓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泠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么评价“美苏冷战”的?(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几百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的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材料二: 材料三: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出现的主要背景。(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NEW DEAL”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2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政与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之间的关系。(3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下列是一组在世界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的图片。 材料二:下列各图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基本趋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1和图2,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新秩序”是什么?图3表明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的政策是什么?图4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图1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3)结合材料二图2、图3、图4,你认为中国将如何应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1分)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1、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 》处理战后事宜。1942年《 》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1922年 (全称)成立;21年后苏军取得 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 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战后 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发展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分) 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随之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分)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分)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后,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分)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割让苏台德地区,历史上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分) 1917年,十月革命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同年,九国代表签订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