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新经济政策的废除 B.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苏联完成工业化和农业化
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 A.机器制造业 B.重工业 C.农业 D.国防工业
标志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 B.1936年颁布新宪法 C.一五计划完成 D.苏联成立
苏联这一名称始于 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制,发展商品生产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 A.苏俄加速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早在国内战争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就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建成 D.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苏联成立后 C.内战结束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之处有 ①革命性质不同 ②革命结果不同 ③革命方式不同 ④革命对象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俄、英两国都发生过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到来的革命,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时代开始于 A.俄国二月革命后 B.俄国十月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巴黎公社建立后
推翻统治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是 A.1905年革命 B.二月革命 C.1848年革命 D.十月革命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分)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为打赢这场“战争”,罗斯福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材料四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l945年4月1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谈话 材料五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4)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美国的历史中我们能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1分)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海洋魅力】 材料一 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1)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的空白处。(2分) 【海洋危机】 材料二 (2)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针对图2出现的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海洋争端】 材料三 我们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皇威廉二世 (3)材料三中德国为争夺海洋霸权主导并形成了哪一军事集团?“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当时在海洋权益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一国?(2分) 【海洋未来】 (4)去年11月,我国划定了防空识别区,加大了在钓鱼岛周边的巡航力度。然而却屡屡遭到美国和日本方面的无理指责和说三道四。12月4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竟称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违法。如果你是国家海洋局的新闻发言人,请以“我国的海洋未来”为题,结合上述回答,阐明我方的观点。(至少写明两点)(1分)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完整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7分) 材料一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 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1)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朝时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为开辟通往西域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是谁?(2分) 材料二 汉藏一家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汉藏一家亲”。(1分) (3)近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什么时候,西藏就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l727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你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应当怎样处理民族关系?(1分) 材料三 恐怖袭击是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针对但不仅限于平民及民用设施的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恐怖袭击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据BBC中文网报道,一份研究全球恐怖袭击的2014全球恐怖指数报告,在2012到2013年之间恐怖袭击所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了61%;2013年全球发生了近一万起恐怖袭击事件,近18000人死亡。 (5)恐怖事件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你认为各国应如何应对?(1分)
李老师为九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专题活动学案,请你跟他一起完成吧。(8分) (1)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定义。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百度百科 (2)理论与实践 理论来源: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历代实践: ①建立于秦朝:
②巩固于西汉
③完善于隋唐
④强化于明清
(3)评价 ⑤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评价这一制度的利弊。 (2分)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记录了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作者萨拉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这说明了 A.亚洲国家生产水平高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美洲工业生产水平低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正义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请回答: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A. “三国同盟” B. “三国协约” C.反法西斯同盟 D.轴心国集团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文中的“挑战”是指 A.美国经济的滞胀 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 D.中国的崛起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A.时间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简短一章”主要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里的“新酒”是指 A.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仍然掌握国家权力 C.革命过程中没有发生战争 D.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只许五口通商 B.排斥一切洋务 C.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C.人们在瓦舍中观看戏剧《窦娥冤》 D.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昆明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先生坡。从下图的路牌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一位同学构思了一部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唐朝时期张三一天的生活情况,其中错误的地方是 ①早上拿着交子去买馒头 ②街市游玩结识了一位回族朋友 ③突然听说鉴真去日本讲学了 ④晚上在家研读《大唐西域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习汉礼 D.学说汉话
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南方相对稳定 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