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回眸近代嘉兴的风雨历程,感悟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复兴之旅。 史料一:1911年10月11日,嘉兴府学堂(嘉兴一中前身)轰动,计宗型丢掉假辫子并立即离校,学校暂时停课。部分学生光头(即不戴假发辫)上街,引起路人注目,城内传说,上海来了革命党。 史料二:民国8年5月9日,嘉兴各校齐集教育讲演厅举行“国耻”大会。参加游行队伍的学生手执小白旗,上书“毋忘国耻”,“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等口号。“沿途观者皆敬服学生之爱国情”,有自发走进游行之列,以支持学生爱国之举。 史料三:1937年11月8日至14日,从宁波、嘉定等地赶来的中国军队第一二八师、一○九师、独立第十三旅第一团等部在沪杭铁路嘉善至枫泾段,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达七个昼夜之久,使日军付出了包括少将旅团长在内数千士兵伤亡的代价。 请回答:(1)史料一折射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一历史大事?这一历史大事对近代中国文明进步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3分) (2)史料二中的“国耻”是指什么?与以往相比,史料二反映的救亡图存运动显示出怎样新的进步意义?(3分) (3)史料三表明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大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请再选择一个角度探寻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10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口号,率领我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业绩。 史料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号召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当时已提出怎样的民主革命任务?并列举北伐战争中“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成果各一例。(3分) 史料二:“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10月,毛泽东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时提出的。 (2)革命的理论来源于革命的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在哪些革命实践之上?(3分) 史料三:“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这是1935年5月,毛泽东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拾起的任务》报告中概括的三大口号。 (3)列举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是如何为“停止内战,实现抗战”而努力的史实。(4分)
(10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分) 材料二 :“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自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2)材料二反映两位作者对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各持什么观点?(2分) 材料三:
(3)图一是哪次国际会议?(1分)这次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4)图二会议签订的“协定”是否带来真正的和平?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 (5)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 了( ) A.突袭波兰 B.空袭英国 C.进攻苏联 D.偷袭珍珠港
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针对失业严重情况(见下图),德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三国军事同盟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把工业纳入备战轨道 D.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D.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某同学在自编《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场景,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 C.强渡大渡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D.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有( ) ①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④各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11月5日天津《大公报》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继续五四运动传播新文化于全国国民的作用,其进行方向在唤醒国民、改良社会、发展个人、增进学术,使我国社会日就进化,共和国体日形巩固。这一评论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是五四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B.以巩固民主共和制为目的 C.推进我国社会不断进化 D.是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罗斯福就职演说:“……更重要的是,大批失业公民正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还有大批公民正以艰辛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报酬。”针对这些现状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是( ) ①整顿金融,实施新货币政策 ②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③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到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倒退了20年,工业生产下降了40%。这说明这次经济危机( ) A.波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导致法西斯势力猖獗
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统后,独揽大权采取的方法有 ( ) ①废除《中华民国约法》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废除责任内阁 ④想办法解散国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一生,其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不包括( ) A.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制度 C.创建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D.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形势的是( )
(12分)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发动侵华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现代历史上,每每在中华民族气运的关键时刻和转捩点上,总能发现日本幽灵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是让近代中国屡次沉沦的梦魇。 ——王海涛《日本改变中国》 (1)近代历史上日本第一次“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3分) 材料二:不应忘记的事实是: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的连续八年、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了。日寇犹如一匹野兽,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但如果他不是在毙命前已经满身创伤呢?他还是会继续挣扎的。 ——齐世荣《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指的哪些事件?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日本法西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参战,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军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的因素。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日本战败的原因)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尼米兹上将和陈纳德将军关于对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观点?(6分)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到……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 材料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独裁政府,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者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自由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以国民革命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国劳动阶级(即工人阶级)还处在极幼稚时代,……工人运动尚未能强大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势力,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须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 ——摘自《中国共产党“三大”决议案》1923年6月 (1)材料二中指出的革命对象、革命要求与材料一中相比分别有何变化?(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10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斗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打“√”;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打“×”;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4分) ①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 ) ② 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血腥镇压,戊戌变法失败了。( ) 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④ 中国近代化是依次从思想——制度——器物层面推进的。( ) 材料二:“……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和革命风潮,以及照搬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新的社会力量”和 “先进理论”分别是指什么?(2分)为“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新的社会力量”作了哪些努力?(写出两项即可,2分) (3)中国人民“为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探索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满人)乘中国多事,长驱直入,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们汉族)算得地球上最大的民族,且是地球上最老最文明的民族,到了今天,却成了亡国之民……我们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种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们汉人的国了。 ——《三民主义历史文献选编》 (1)材料一体现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中哪一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内涵是什么?(4分) 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 (2)材料二中孙中山对实现“民族之统一”是如何认识的? (2分) (3)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在推进我国民族观念的形成方面有什么意义?(2分)
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一批爱国的青年学生分别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这两次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②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③两次运动的主力军都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④两次运动都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的道路和治国方略。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君主立宪政体是当时英国国情的产物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适合中国革命实际 C.新经济政策是苏俄战后经济复苏之选 D.战胜国土耳其通过革命成为现代文明国家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B.“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这个改变体现在20世纪30年代是 A.实行法西斯主义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开创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D.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2011年,是辛亥革命暨武昌首义100周年,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筹备了系列活动,上演了大型音乐史诗组歌《辛亥革命组歌》,以纪念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回答1-2题。 1.辛亥百年组歌第一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民族革命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2.上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中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反映社会习俗改变的现象有 A.出门坐火车、沟通用电话 B.人人读报纸、家家看电视 C.男子去科考、女子学绣花 D.男子剪辫子、女子拒缠足
下列刊物中,最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报刊是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 A.战争使西欧遭受沉重打击,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 B.大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C.战争带来了饥饿和灾荒,战火将村庄化为灰烬,作为主战场的法国损失尤为惨重 D.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独立战争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日俄战争爆发 D.南北战争爆发
学以致用,合作探究。(8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诞生于一战期间,解体于20世纪末。7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苏联建立和解体时的领导人分别是谁?(2分) (2)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能使苏联走出困境,最终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从苏联的荣辱兴衰中你得到什么认识?(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运到其他地方去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二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材料三 “ 只有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困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请回答: (1)上述言论出自哪几个国家的领导人?(3分) (2)上述言论反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