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日,国家禁毒委员会部署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下列历史人物中,于170多年前曾为禁毒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左宗棠 D.李鸿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他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1)1860年英国工业革命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材料一中,1860—1900年欧洲各强国排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人类哪次重大灾难的发生?(3分)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经济发展因素?(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为批判当代法国社会,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三 德国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网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欧洲历史上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的核心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及其积极影响。(3分) (3)材料三中马克思“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的相关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该理论的诞生有何重要意义?(2分) (4)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分)
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四 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2分) (3)材料三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2分) (4)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1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2分)
阅读以下图片,回答相关问题。(5分)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促进该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同时为列强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那么图二所反映的是近代西欧列强从事的哪一罪恶的殖民掠夺活动?(1分) (3)两幅图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2分)
英国与俄国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但在1907年两国签订了军事协定,成为盟友,这说明( ) A.英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动摇 B.英国在推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C.英国对俄国做出了让步 D.国家行动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的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在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 ) 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 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与英国进行的这场革命有关的是( ) ①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②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③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一个曾叱咤欧洲政坛几十年的风云人物和一个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连在了一起。这两个人物是 (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拿破仑和贝多芬 C.达尔文和梵高 D.牛顿和爱因斯坦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事件分别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19世纪中期以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时代潮流的根本因素是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D.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高涨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对19世纪中期的两个学说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提出者是( ) ①马克思 ②达尔文 ③恩格斯 ④伏尔泰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面关于启蒙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大陆第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D.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深刻揭露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作品是( ) ①《战争与和平》 ②《安娜•卡列尼娜》 ③《复活》 ④《神曲》 ⑤《李尔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被马克思称为“贩卖人类血肉”的黑人奴隶贸易的“三角贸易”路线是 A.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B.欧洲—非洲—亚洲—美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D.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 A.反对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
1878年美国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煤气灯也随之被淘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内燃机的出现 C.电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应用
对明治维新的内容表达正确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创办近代企业,允许土地买卖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④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这个建筑是法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地方之一。初为军事堡垒,后来成为囚禁政治犯的监狱,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并彻底摧毁了它。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B.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工业革命的发展
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时代》中谈到:“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为此俄国( ) A.推行新经济政策 B.实行农奴制改革 C.颁布《土地法令》 D.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其中瓦特转动了世界是指( ) A.研制蒸汽机车 B.发明珍妮纺纱机 C.改良蒸汽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美国的黑人获得同白人一样的权利和自由得益于(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D.《独立宣言》的颁布
普林西普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并未达到他企图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 A.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恐怖主义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恐怖活动可以迅速地解决一切政治纷争 D.恐怖主义不会威胁世界和平
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下列关于两国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人”身份 B.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 C.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D.农民拥有了自己的财产
因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拿破仑法典》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
17、18世纪,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有( ) 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 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都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