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

A.“九二共识” B.两岸共识 C.统一共识 D.海峡共识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目前我国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有一个是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自治区 C.云南自治区 D.贵州自治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提出中国梦的是

A.胡锦涛 B.温家宝 C.习近平 D.李克强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 习近平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一个世界组织的成员。加入该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这个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现代企业制

C.人民公社 D.合作社

 

1978年12月,中共(     )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二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今年(2020年)是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多少周年

A.50 B.60 C.70 D.80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A.原子弹 B.氢弹 C.中子弹 D.质子弹

 

1963年3月,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少奇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被称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A.手工业 B.工业 C.商业 D.牧业

 

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通过于

A.1952 B.1953 C.1954 D.1955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从哪年开始执行

A.1950 B.1951 C.1952 D.1953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始于

A.1947 B.1949 C.1950 D.1951

 

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战斗英雄是

A.杨根思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军队是

A.新四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代国歌是

A.大刀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雷锋之歌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A.1945年8月1日 B.1949年9月1日

C.1950年7月1日 D.1949年10月1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涎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各色被面等物品。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带入”和“传播”的史实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中国的对外交通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清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上述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由此你有何启示?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同意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加强了民族团结,在民族关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唐与吐蕃》

材料二  元朝实行有效的行政与管理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尔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制度的推行,巩固了辽阔的疆域,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城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时期的“唐蕃和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实行的“行政与管理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清朝康熙帝时期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4)清朝乾隆时期是怎样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的?

 

 

阅读下列材料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宋代的科技发明及其外传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王朝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贞观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A        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科举制日趋完善和严密,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注重维护考试的公开、公平性,向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开放,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就其进步意义来说,科举网络了大批英才,奠定了宋代文官政治的基础,刺激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推动了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  明朝时,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考试范围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是谁?她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科举制的特点是什么?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科举制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下面邮票展示了中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它是

A.秦腔

B.汉调

C.京剧

D.昆曲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打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生活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下边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

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