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读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1)如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2分) (2)此事件前期的口号是什么?(2分) (3)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事件,你将怎样评价?(2分)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鸦片战争的情景 B.甲午战争的情景 C.北伐战争的情景 D.黄海大战的情景
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
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民主”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 A.林则徐 B. 陈独秀 C.康有为 D. 李鸿章
如图是戊戌变法时期,他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最可能是写给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 ) A. B. C. D.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 鸦片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 C.竹枪比火炮有较大危害 D.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假如你陪一位外地来宾游览无锡,你会向他怎样介绍无锡?(提示:游览哪些著名景点?建议购买哪些特产?也可以介绍一下人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据此回答: ⑴试从政治制度、经济和对外政策方面分析唐宋时期科技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3分) ⑵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3分) ⑶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2分)
某校初一(4)班拟举办一次以“__①___:反击外来侵略和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根据下面图片和资料卡片的内容,请你在①处填写此次活动主题所处的历史时期。(0.5分) (2)如图,举办“反击外来侵略”图片展,请填写图片说明。 (1.5分) 人物:__②__ 人物:__③__ 人物:康熙帝 事迹:抗击倭寇 事迹:收复台湾 事迹:组织__④__自卫反击战 (3)如图,开展“加强民族团结”专题讲座,请完成资料卡片。(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统一契丹各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建立契丹国。 材料二: 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懂得蕃汉文字,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材料三: 他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 材料四: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请回答: 仔细阅读材料,分别写出上述四则材料中“他”的姓名。(4分) (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点有哪些?(至少归纳两点。2分) (3)上述材料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1分)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1分)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1分)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分)
如图,中国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正是建立在发达的古代农业的基础之上。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元世祖登基之初,诏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代发明的两种新农具极大地推动了农耕技术的发展。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农具的名称。(2分)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得益于该地引进的什么水稻优良品种?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1分)
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无锡的______是与抗元英雄文天祥有关的古迹。
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______。
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
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隋唐时期开凿的________石窟艺术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________下令开通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达________(今北京),南至________(今杭州)。无锡属于隋运河的________段。
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甘薯最早出现是在清朝。
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前期。
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皇帝的是赵匡胤。
《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