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二十一条”
下列哪一城市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 ) A.厦门 B.深圳 C.广州 D.上海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全球化是客观事实。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请写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举出推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3分) (2)阅读下列关于第三次浪潮的材料:
请回答:据材料,指出第三次浪潮形成的根本动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3)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请回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据材料,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分)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请回答: 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分) ②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各一例);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是什么?(1分) ③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1分) (3)20世纪40年代初,中、美、苏等国共同面对的危机是什么?为了应对危机,1942年这些国家采取了哪一联合行动?有何影响? (4)近年来,希腊债务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你认为上述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对解决希腊危机有何借鉴意义?(1分)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3分)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2分)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 “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纺对近代教育的作用。(3分)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2分)
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 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行“包产到户”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如果为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
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①人口南迁 ②民族交往 ③大运河贯通 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工业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观察两枚邮票,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托尔斯泰——《复活》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下列能支持后者观点的是古希腊的 A.贵族专制 B.宗教自由 C.民主政治 D.军事独裁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些成就取得的政治性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独立自主外交 D.“一国两制”方针
某领导人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与该“握手”相关的事件是 A.井冈山会师 B.重庆谈判 C.尼克松访华 D.西藏和平解放
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究步骤一【搜集资料】 兴趣小组请你搜集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史料。 (1)请根据卡片中的“相关提示”,填写“查找类别”中人物和事件的名称。 探究步骤二【解读史料】 兴趣小组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2)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在“政治革命”中地位突出,哪一事件揭开了它的序幕? (3)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在利用科学“改造”和“创造”工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衰落篇】 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疫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 (4)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复兴篇】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5)根据材料,欧洲联合的历程呈现出什么趋势? 探究步骤三【总结思考】 (6)综合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美国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二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三 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对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