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岛上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强行割占中国这个岛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英国

 

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①辽朝  ②金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A.金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币共有1金4银5枚金银币,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那1枚金币如图所示。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A.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B.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使北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

A.分洪 B.水运 C.排沙 D.灌溉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

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

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 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

 

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开始于

A.史前时期 B.尧舜时期 C.夏商时期 D.三国时期

 

用文学的笔触记录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还原真实。欣赏作品,回答问题。

情节一《神曲》:但丁得到启示贝雅特丽齐对但丁说:“为了使误入歧途的人类得到启示,你注意看看这象征教会的车子,记得记录你所看到的东西。”没多久,但丁就看到有只上帝的鸟儿如闪电般从浓云中飞下,接着啄坏那辆车,车子便散架了。

(1)情节一中“车子便散架了”体现了但丁的什么主张?你如何评价但丁?

情节二《汤姆叔叔的小屋》:关于奴隶制的对话“那我就堂堂正正地说出来:我们赞同奴隶制……还不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贪图自己的安闲?”“你的话也太刻薄了。”玛丽说,“不管怎么说,我能出生在实行奴隶制的地方,是很感激的,我认为它没有错儿,真的。无论如何,没有奴隶制,我是活不下去的。”

(2)据情节二和所学知识,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国内形势?

情节三《永恒的边缘》:柏林墙边的莉莉在检查点的两边,可恨的柏林墙沿科赫大街不断延伸。莉莉感到一阵恶心,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这道墙就把家里人分成两部分,几乎一直没能相见。她恨这道墙,使原来同属于一个国家的人不能自由来往。

(3)据情节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出现的历史原因。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美奋斗者”——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59年国庆,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次年,他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

(1)据材料概括,“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最美奋斗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做法?

“最美奋斗者”——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据材料,屠呦呦取得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科技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文字批量复制技术的创新,而这种文字复制技术的根本性革命则是出现在宋代。这些新技术在中国出现后,先后传播到东亚和欧洲,使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更加普遍,更加快捷。

——《早期木刻本考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文字复制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简要概述其影响。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

——《论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清政府引进军事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科技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三  1956年1月,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很短时间内,国家集中和调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强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科技硕果?

 

 

如图漫画是欧洲百年“极简史”。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从冷战走向和平 B.从单极走向多极

C.从强大走向没落 D.从对抗走向联合

 

美利坚合众国向那些对人民自治有信心的人做出证明:理性公民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管理”依据的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近代中国和日本,无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东洋道德,西洋艺术”,都是传统文化对自身革故鼎新的开端。“革故鼎新”的共同表现是

A.学习西方技术 B.照搬西方制度

C.推翻君主专制 D.完成社会转型

 

1783年失去美洲殖民地后,没有人预见到英国能够再次崛起。英国能再次崛起是因为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人评价麦哲伦航行:“毫无疑问,它是如此奇特和令人惊叹,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未来不会再次发生。”这一“壮举”

A.促进了伊斯兰教传播 B.巩固了欧洲的庄园经济

C.实现了大众教育普及 D.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彼得一世要求朝臣剃须,穿西式服装,要求俄罗斯贵族后裔学习欧洲礼仪和思想。他这样做是为了

A.建立中央集权 B.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兴办手工工场 D.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使命,罗马人的使命就是为世界提供法律。体现了罗马人“使命”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和平法令》

 

如图是潍坊华成机器厂的老照片。它反映的是

A.完成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其背景是

A.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C.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中国军队全面反攻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曾要求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其目的是

A.推进国民革命 B.巩固工农政权

C.促成重庆谈判 D.促进合作抗日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在今潍坊地区组织抗日武装。创建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是

A.王尽美 B.陈毅 C.马保三 D.许世友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其精神本质是

A.为人民谋幸福 B.进行战略转移

C.坚持北上抗日 D.挽救中国革命

 

“我们抛弃了之乎也者,学做白话文。我们也把红楼水浒做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这种状况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甲午战争的失败

C.民族资本的发展 D.新式学制的创立

 

郑板桥一生为官12年,“七载春风在潍县”,不仅留下了清廉爱民的美名,还留下了富有哲理的名言

A. B.

C. D.

 

《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对外贸易遍布世界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