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攻陷的城市先后顺序是

A. 北平天津上海南京

B. 天津北平南京上海

C. 北平天津南京上海

D. 天津北平上海南京

 

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A.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 废除二十一条

 

“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地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与哪一历史事件关系最大?

A. 伪满洲国的建立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柳条湖事件

 

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1936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 南昌起义的失败    B. 北伐战争的失败

C. 长征路上的损失    D. 日本侵华的结果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二大    D. 八七会议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 准备北上抗日    B. 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 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 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词里这样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的人是

A. 朱德    B. 周恩来    C. 贺龙    D. 毛泽东

 

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秋收起义

 

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孙中山    B. 李宗仁    C. 叶挺    D. 张学良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创办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928年,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是哪一政权?(    )

A. 广州国民政府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北洋军阀政府

 

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右派代表人物是

A. 孙中山、张作霖    B. 蒋介石、张学良

C. 汪精卫、蒋介石    D. 张作霖、汪精卫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B. 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C. 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

D.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受到北伐战争的影响,得到很大发展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的训词。这一年是

A. 1912年

B. 1924年

C. 1925年

D. 1927年

 

下列对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联俄、联共、依靠农工

B. 联俄、反共、扶助农工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联俄、反共、依靠农工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中共三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实现共和

D. 军阀割据

 

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口号进行的爱国运动是

A. 虎门销烟

B. 公车上书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③提倡文言文,反对白话文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是

A. 袁世凯

B. 宣统帝

C. 光绪帝

D. 段祺瑞

 

鲁讯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指的是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7年

D. 1918年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下列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八国联军侵华

③洋务运动开始

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三部曲”,这“三部曲”指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永乐六年到宣德五年,郑和又先后六次率领船队远航,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处以军法。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带去大量中国特产?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依据所学,请你说说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最远到达了哪里?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发生于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2)简要回答,为强化皇权,这位皇帝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此外,这位皇帝设立的特务机构叫做什么?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